自然地理

  延慶地處北京市西北部,為北京市郊區之一。東鄰北京懷柔區,南接北京昌平區,西與河北省懷來縣接壤,北與河北省赤城縣相鄰。延慶地域總面積199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00米以上,山區面積佔72.8%,境內海陀山主峰海拔2241米,是北京市第二高峰。平原面積佔26.2%,水域面積佔1%。延慶地處長城以北,山地多,海拔高,太陽輻射強,晝夜溫差大,冬冷夏涼,年平均氣溫10.9℃,素有北京“夏都”之稱。

  生態環境

  延慶區是首都生態涵養區,始終堅持生態立區理念,全面實施生態文明發展戰略,全面推進“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建設。先後獲得“全國綠化模範縣”“國家園林縣城”“國家生態縣”“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等榮譽稱號。成為“全國控制農村面源污染示範區”“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縣”“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縣”“‘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全國文明城區”。延慶凈土凈水凈氣,成為首都北京的綠色屏障和後花園。延慶人居環境優良,獲得北京市首個“中國天然氧吧”稱號。境內有松山、玉渡山、野鴨湖等10個國家和市、區級自然保護區,濕地面積近100平方公里。全區A級以上旅游景區14家。森林覆蓋率達61.8%,區PM2.5年均濃度27微克/立方米。   

  綠色經濟

  延慶區立足首都生態涵養區功能定位,大力發展綠色經濟。以文旅産業為龍頭,以現代園藝、冰雪體育、新能源和能源網際網路、無人機四個産業為培育和扶持重點,以都市型現代農業為基礎,圍繞“長城、世園、冬奧”三張金名片,着力構建具有延慶特色的綠色高精尖産業體系。中關村現代園藝産業創新中心、體育科技創新園掛牌,獲評國家體育産業示範基地,獲批全國首批“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綠色雲計算中心等重大項目落地。民宿産業向品牌集群化發展,打造“世園人家”“冬奧人家”“長城人家”“山水人家”四大民宿品牌,現有精品民宿350家、民宿小院731個。北京市首個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媯水農耕”發佈,打造有機雜糧、精品蔬菜、花卉園藝、優質果品和精品畜牧五個特色産品體系。

  綠色賽會         

  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花落延慶,這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一個生動樣本。延慶舉全區之力高質高效完成世園會服務保障任務,確保盛大開幕、精彩開園、平穩運作、完美閉幕,接待230多個國家地區、國際組織、非官方參展者,吸引近千萬中外游客,創下A1類世園會官方參展者數量新紀錄,為世界奉獻了一場“精彩絕倫”的世園盛會。世園會為延慶留下了寶貴的綠色遺産,會後,北京世園會實現了由展園向公園的順利過渡,北京世園公園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

  延慶作為舉辦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三大賽區之一,為世界留下了難以忘卻的中國冬奧記憶、美麗延慶印記。期間,牢固樹立“綠色、共用、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貫徹落實“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嚴格按照奧運標準建造賽區場館,全力做好競賽組織和服務保障工作,得到國際國內廣泛讚譽,“美麗延慶 冰雪夏都”的知名度美譽度大幅提升。如今,延慶正持續利用冬奧遺産,大力發展冰雪旅游、冰雪運動培訓等相關産業,推動區域經濟高品質發展,續寫着後冬奧時代的嶄新篇章。

  人口概況

  截止到2024年末:延慶區常住人口為34.2萬人,其中:常住外來人口為7.4萬人,佔常住人口比例21.6%;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20.9萬人,佔常住人口比例61.1%;男性人口為17.7萬人、女性人口為16.5萬人。

  常住人口按年齡結構劃分:0-14歲人口為4.0萬人,所佔比重為11.7%;15-64歲人口為24.1萬人,所佔比重為70.5%;65歲及以上人口為6.1萬人,所佔比重為17.8%;60歲及以上人口為9.5萬人,所佔比重為27.8%。

八達嶺長城傳説
延慶區境內的八達嶺長城是在燕國長城的基礎上逐漸建造而成,距今已經2300多年,是萬里長城的精華。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歷史環境,使八達嶺長城一帶積澱了十分豐厚的民間文化底蘊,演繹出許多豐富多彩的傳説故事,代代相傳經久不衰。 [詳細]
永寧南關竹馬
跑竹馬在全國統稱“竹馬舞”,“竹馬舞”是春節期間民間的一種花會形式,多在元宵節前後表演。跑竹馬的歷史源遠流長,據專家考證,跑竹馬,又稱“竹馬燈”,來源於唐代“馬陣”,此後在宋代、明代史料中均有記載。永寧鎮南關村的跑竹馬,據考證已有570年曆史,是明朝初年隨着山西洪桐縣的移民搬遷至此而帶來,有了永寧城就有了南關村,有了南關村就有了南關竹馬。 [詳細]
延慶火勺製作技藝
明代前,延慶地區戰事頻繁,建置紛雜,社會不穩定,人口經常流動。明代延慶地區的小麥是僅次於穀子的主要作物,産量達到糧食總産的30%左右,麵粉加工的原料充裕,火勺就應運而生了。在今天,延慶區的火勺遍佈城鄉的大街小巷,就拿延慶城區來説,每個居民樓住宅小區都有一攤打火勺的,甚至好幾攤子,分佈之廣泛,生意之興盛,是其他任何小吃無法相比的。延慶火勺,是時代變遷、移民遷徙,以及延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延慶人的創造精神等眾多因素孕育出來的産物,這項技藝,蘊含着豐富的地域文化特質,同時也是北方農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保護價值。 [詳細]
延慶旱船
延慶旱船,世代流傳於延慶民間的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起源於明朝嘉靖年間,距今已近500年。延慶旱船融文學、美術、音樂、舞蹈、戲曲、建築等多種元素於一體,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詳細]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