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慶旱船,世代流傳於延慶民間的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起源於明朝嘉靖年間,距今已近500年。延慶旱船融文學、美術、音樂、舞蹈、戲曲、建築等多種元素於一體,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以家喻戶曉的民間傳説《白蛇傳》為故事背景,表演者戲裝打扮,駕馭道具造型獨特,用料考究,製作細膩,彩繪精美。延慶旱船形式多樣,有一隻船、三隻船、九隻船、十二隻船乃至百隻船。延慶旱船的表演技巧講究“穩、漂、快、轉”,加以豐富的場景變幻,體現出人與船的完美結合,在穿梭流轉中緩急有序。伴奏音樂以嗩吶、大鼓、镲鈸為主,曲牌粗獷豪放,高亢嘹亮,與表演形成兼南帶北的獨特風格,剛柔並濟,雅俗共賞。延慶旱船曾代表延慶區、北京市參加國內外文化交流活動,是有史以來我區唯一榮獲國際獎項的傳統舞蹈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