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 政策公开 > 政策解读 > 政策问答 > 保障劳动安全 维护合法权益
什么是高温津贴?

高温津贴俗称高温补贴,是指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的,依法享受岗位津贴。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含35℃)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不含33℃)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高温津贴是国家规定的津补贴项目,不是单位福利。高温津贴的性质属于工资,支付高温津贴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

什么是防暑降温费?防暑降温费和高温津贴有什么区别?

很多人易将防暑降温费与高温津贴混为一谈,其实防暑降温费并不等同于高温津贴。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和财政部的相关文件显示,防暑降温费明确纳入企业职工福利费。职工福利是企业对职工劳动补偿的辅助形式,法律并未规定用人单位对此有法定支付义务。故,防暑降温费是否支付以及支付的标准均由用人单位自行规定或约定。

简而言之:

高温津贴--工资性质--法定支付义务;

防暑降温费--福利性质--无法定支付义务。

高温津贴的发放标准是怎样的?

  依据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4部门发布的《关于做好2014年夏季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京安监发〔2014〕44号):

  1、用人单位每年6月至8月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

  2、自2014年6月起,室外露天作业人员高温津贴调整为每人每月不低于180元;在33℃(含33℃)以上室内工作场所作业的人员,高温津贴调整为每人每月不低于120元。高温津贴属于劳动者工资组成部分,应计入企业工资总额。

  3、用人单位应当为从事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提供防暑降温饮料和必需药品,不得以发放钱物替代防暑降温饮料和必需药品,防暑降温饮料和必需药品不得充抵高温津贴。


针对高温天气时的户外作业,政府还做出了哪些规定

根据《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规定:

40ºC以上:停止户外露天作业;

37ºC--40ºC:户外露天作业累计不超过6小时,且12时--15时期间暂停露天作业;

35ºC--37ºC:轮休作业,不得安排户外露天劳动者加班;

特殊情况(如应急抢险):做好相关人员的防暑降温工作,做好相关人员中暑的应急准备工作。


除了高温津贴,劳动者还有其他哪些高温福利?

根据《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规定,用人单位应为从事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提供防暑降温饮料和必需药品,不得以发放钱物替代防暑降温饮料和必需药品,防暑降温饮料和必需药品不得充抵高温津贴。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