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飞“罗阳青年突击队”队员们的重要回信精神,推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青年突击队工作的意见》落实落地,发挥好青年突击队示范引领作用,市直机关团工委现陆续推出各单位青年突击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急难险重新”任务,在科技创新、应急保障、社会服务等领域的典型做法,供大家学习借鉴交流。
本期推送: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脑所脑机接口青年突击队青春“闪光”助力大脑“发光”。
为确保北京市重大项目“智能脑机系统增强计划”研发任务快速推进,在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领导班子和党支部的带领下,脑机接口青年突击队于2024年应势而生,主要承担有创脑机接口全链条技术研发。脑机接口青年突击队由50人组成,截至2025年4月团队平均年龄29岁,其中35岁及以下青年40人,占比超80%,最小年龄仅23岁。
团队自主研发的“北脑一号”智能脑机系统在核心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全球首个实现了百通道以上高通量、无线全植入、准实用化的半侵入脑机系统产品,成功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完成首批三例人体植入,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实现了初步运动解码和常用近百词中文解码输出。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发布了“北脑一号”智能脑机系统重大科技成果,其首批临床人体植入进展被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
科技报国,是脑机接口青年突击队的思想内核
突击队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党建带团建,认真落实市直机关青年干部对党忠诚教育相关要求,在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基础上,不断丰富学习形式和内容,与科学技术部等相关部委联合开展“学用新思想 建功新时代 争做科技新青年”学习论坛,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展“学习领会全国科技大会精神”联学活动。坚持用理论指导科研实践,推动科研攻关不断取得新突破,由青年党员骨干牵头组建跨学科攻关小组,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全体队员投身科研、攻坚克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突击队集结跨学科青年精英,在研发冲刺阶段日夜驻守实验室,诠释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家国情怀。以多种形式交流宣讲活动吸引“青年目光”,依托丰富的科教资源优势,通过分享经验、共同开展项目等方式,带动更多青年将目光投向脑机接口这一前沿领域。
实干担当,是脑机接口青年突击队的鲜明底色
突击队实行目标责任制,明确责任分工,秉持“精益求精、万无一失”的工作理念,严格把控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环节,定期检查评估,保障科研工作严谨高效。首台“北脑一号”样机研发关键节点的前夜,一处细小的机械加工误差,导致产品无法封装。“就在现场,手动加工!”团队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前后忙碌了4个小时,终于,屏幕上的信号开始跳动。突击队队长张垒感慨:“这份军令状,我们完成了!”突击队时常邀请专家讲座,鼓励队员参加学术会议,针对技术难题组织专项培训,持续提升队员专业素养和解决问题能力。突击队建立高效的协作机制,各小组分工明确、协同作战,通过紧密配合成功攻克多项技术难关,为项目顺利推进奠定基础。通过科学的管理、系统的培训与紧密的协作,团队克服重重困难,诠释了青年突击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2025年2月是“北脑一号”准备进行临床验证样品的另一重要节点,为抓紧时间,临床验证样品生产时各部门之间紧密协调协同,24小时在线。今年春节期间,在所领导和突击队队长张垒带领下,突击队骨干人员主动承担责任,留守岗位,持续奋战。
点亮生命,是脑机接口青年突击队的终极目标
始终秉承着“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科研理念,通过与医疗机构、科研团队的紧密协作,针对脊髓损伤、脑卒中等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及渐冻症等言语障碍,开展精细运动解码和中文言语解码研究。在研发初期,精准对接临床需求,通过临床与工程的不断循环互动,推动产品迭代升级,降低技术转化难题,最终实现新质生产力的突破。从技术到产品再到临床,这一技术的突破是科学家、企业、医院、患者共同努力的结果。
下一步,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脑机接口青年突击队将紧跟《加快北京市脑机接口创新发展行动方案》,继续秉持初心,砥砺前行,为推动脑机接口技术发展、助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定位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