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检察青年中落地生根,融合推进最高检检察大数据战略及首都“数字检察”建设,4月26日,我院在第23个“世界知识产权日”组织开展“数字检察的战略机遇”主题紫芳论坛活动。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玉鲲参加活动并讲话。市直机关工委副书记何群,市委主题教育第十五巡回指导组胡莹、舒畅,市检察院数字检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郑烁到会指导。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李华,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杨淑雅,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蒋星伟,二级巡视员、机关党委委员、各党支部负责人、机关团委委员,以及各党支部青年干警代表参加本次活动。活动还邀请了人民法院出版社副编审黄晓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院务委员吉冠浩、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数据保护专班成员张迪、同方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苏云鹏、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法律事业部总经理周萌枝、百度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陈晨、荣耀终端有限公司知识产权政策副总监梁卓、抖音集团法务部高级法律顾问王圣宇作为特邀嘉宾。
在主题发言环节,青年干警围绕数字赋能畅谈数字时代给检察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第四检察部于慧媛结合其参与构建的非法集资案件相关大数据监督治理模型,详细介绍了如何以数字检察“小切口”积极撬动推进监督模式的“大变革”。第六检察部苏侃以破解传统民事检察监督模式短板为目标,提出搭建一体化数据平台,打破数据壁垒,补充完善“数据池”,进一步提升民事检察监督的主动性、系统性和刚性。第四检察部陈敏结合行政检察工作实践,在探索“大数据+行政检察监督线索”履职新路径方面提出了以行刑衔接为突破,拓展行政检察监督线索来源渠道的想法。第一检察部史达以辅助量刑系统、虚拟现实(VR)技术、大数据模型等运用于检察实践而产生的争议为切入点,讨论了具体解决方案。第九检察部许璐结合自己参与的市院信息化建设专班调研实践活动,在如何实现检察办案与大数据应用技术的融合,如何为数字检察建设提供强有力人才保障等方面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机关团委书记曲衍东从青年干警开展数字检察工作的创造力、想象力、行动力和青春活力等四方面分享了心得体会。
各领域专家、人才共话数字检察新篇。
人民法院出版社副编审黄晓云介绍了该社直面数字时代的挑战,抓住机遇,创办全国性数字法治领域唯一的学术期刊——《数字法治》的历程,并从期刊定位、栏目设置、办刊特色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同时,表达了《数字法治》与检察机关继续深化合作,共同推动数字法治协同、创新发展,法检两家携手创造更高水平数字正义的美好愿望。
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法律事业部总经理周萌枝从数字检察与知识服务、知识大数据助力类案监督、知识大数据应用案例三个角度讲解了知识大数据如何助力检察监督。一是中国知网通过构建检察知识中心、提供知识标注与类案推送、利用知识助力大数据分析研判等知识服务方式推动数字检察的发展。二是中国知网提供以案件为中心的类案知识大数据服务模式、以类案知识图谱为中心的法律监督模型,以契合检察机关高效智能地进行类案检索的需求。三是实现知识大数据应用案例与检察统一业务应用系统2.0、检委会系统、检察综合门户系统的对接,助力检察官提高专业化办案水平、检委会科学合理决策。
同方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苏云鹏认为数字检察是重要的战略机遇和发展方向,介绍了同方产业在检察机关数字化业务的实践应用,以及知网知识中心在协助数字检察实现数字正义、辅助检察具体业务落实方面的做法。一是通过帮助检察工作获取外部数据,打破壁垒,建立法律法规、司法案例、行政执法管理记录等数据库,实现类案搜索、同案同判。二是软硬件一体化推动数字检察进一步发展,通过阅卷辅助、出庭辅助、智能编目三书比对等数据应用辅助检察业务具体落实推进。
百度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陈晨分享了对人工智能与数字检察结合点的思考。一是以“文心一言”的价值评价构建方式为例,揭示了大模型运行依靠的语言生成模型和理解模型基础、人工智能应用交互的原理。二是介绍了AI和数字检察相结合的场景可能,通过举例展示未来在搜索引擎、人工智能律师咨询服务、检察机关起诉书撰写等方向能够呈现出的效果。三是分享了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想法,并表达了通过减轻对人工智能开发方的压力,推动人工智能行业向好发展的希望。
抖音集团法务部高级法律顾问王圣宇介绍了抖音集团个性化算法推荐的底层运行逻辑,采取的内容审核模式、审核流程及其如何应对内容审查的三方面挑战。一是以用户与商品协同过滤算法为核心,利用模型预估的过滤环节形成用户画像。二是采取“机审+人审”的内容审核模式以及“机器初审+人工复审+专家三审”的审核流程,在算法推荐流程外单独判断视频的具体内容是否合乎安全标准。三是面临平台巨额上传量与审查标准灵活性造成的巨大人工审查压力、复杂审核模型与多环节审核模式形成的高昂维护成本、现有审核要求与机审高误伤率形成的体系恶性循环等三方面问题,抖音集团采取了上线“发文助手”等7项措施进行专项治理、联系近百家媒体等机构处理647.1万条不实信息等行为充分履行社会责任及企业合规要求。
在访谈环节,我院青年干警围绕两个主题对嘉宾专家和本院青年骨干进行访问。
第一组访谈主题为“论数字刑事检察的机遇、挑战和应对策略”,由第一检察部史达主持访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院务委员吉冠浩阐释了对数字检察的理解,在新形势下通过统筹数字化技术、思维与认知以推动法律监督模式变革。数字刑事检察以其具有主动性、预防针对性、融合性、高效性的特征,与传统刑事检察形成互补关系。同时,从理论与实践层面指出了数字检察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存在的挑战。
第三检察部青年干警田培沣结合自身办理职务犯罪检察案件的经验,指出目前数字刑事检察在打破“数据孤岛”“数据壁垒”方面面临难以从个案中发现类案特质进行数据整合、寻找合适技术支撑的两个具体难题。同时,提出两点应对方法:一方面要转变理念,以业务为导向坚持数据思维,系统思维;另一方面在技术层面力求务实,建立易于复制粘贴的模型。在实践方面,田培沣对第三检察部建设的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的运作模式、工作原理、主要作用等进行了简要介绍。
第二组访谈主题为“数字赋能知识产权保护”,由第八检察部李梦可主持访谈。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数据保护专班成员张迪介绍了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在审判实践中采取的多样数字化创新举措,基本建成“三城一区”司法服务全覆盖格局。在应对数字经济和新技术对现有经济社会治理的法治体系以及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工作提出的挑战方面,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可从司法裁判、调查研究、制度建议三个层面发力,不断明确数字市场新型竞争行为的司法裁量标准,为数据制度体系建设及企业数据权益保护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在检察机关监督工作方面,张迪建议可以从加强司法数据共享规则及数据共享的平台的建设研究、电子数据存证和真实性审查、加强与审判机关、企业等社会主体的联系三方面发力。荣耀终端有限公司知识产权政策副总监梁卓介绍了标准必要专利的专业概念、在数字检察中的应用场景,以及国家在标准必要专利相关领域的政策等。一是合理保护标准必要专利,有利于技术创新和增进社会福祉。二是信息通信标准必要专利为数字检察工作的智能化基础设施提供稳定可靠服务,比如智慧检察依托的高速、稳定、安全的通信。三是有关部门重视标准必要专利法律问题的研究,出台符合产业实际的政策文件,有利于为标准必要专利产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知识产权政策副总监梁卓介绍了标准必要专利的专业概念、在数字检察中的应用场景,以及国家在标准必要专利相关领域的政策等。一是合理保护标准必要专利,有利于技术创新和增进社会福祉。二是信息通信标准必要专利为数字检察工作的智能化基础设施提供稳定可靠服务,比如智慧检察依托的高速、稳定、安全的通信。三是有关部门重视标准必要专利法律问题的研究,出台符合产业实际的政策文件,有利于为标准必要专利产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何群副书记在点评时表示,本次论坛内容丰富、思想深邃、专业性强,很好地融合了党建、团建的思想引领与检察专业前沿实践。希望二分院青年干警不断强化理论武装,用好调查研究重要法宝,充分发挥检察青年的能动性创造力,争做检察尖兵,努力打造首都检察青年亮丽名片。
张玉鲲检察长指出,本次活动聚焦检察大数据战略,是一次思想交流、智慧碰撞的盛宴,充分发扬了我院“紫芳”系列品牌活动的思想引领作用,展示了检察青年主动思考、勇于进取、不懈开拓的奋进姿态。张玉鲲检察长要求,广大青年干警要抓好数字检察“关键变量”,努力实现我院检察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一要提高站位,构建数字检察“大格局”
数字检察是检察机关切实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实践创新,是推动检察工作现代化之路的重要举措。要深刻认识数字检察对推动检察工作整体发展的引领作用,立足新时代检察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制高点,推进“数字赋能监督、监督促进治理”的法律监督模式变革。
二要积极探索,发挥检察实践“新智慧”
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的法律监督机关,要进一步聚焦数字时代对“四大检察”“十大业务”提出的新要求。青年干警除了学习借鉴已有的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外,更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具有二分院特色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为首都数字检察工作贡献二分智慧。
三要主动担当,实现青年干警“大作为”
此次论坛活动为青年干警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冲锋号”,检察青年要敢于勇立潮头、善于乘势而上、努力破解检察现代化难题,勤学本领、日有所长,勇于担当起新时代检察人的历史责任,在数字化大变革中抓住先机,为首都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