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有你有我 不忘初心青春担当

日期:2020-11-26 10:53    来源:市直机关团工委

分享:
字号:        

垃圾分类举手之劳

  2020年5月1日,新修订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垃圾分类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变革,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形势下,做好垃圾分类有利于阻断病毒孽生、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开展垃圾分类能够提高居民对健康卫生的认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为积极响应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号召,市直机关各单位团员青年不忘对党初心、牢记青春使命,积极主动走基层、接地气,第一时间到社区“报到”,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参与“垃圾分类桶前值守行动”。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广泛动员团员青年参与垃圾分类活动:设计制作垃圾分类“环保之书”宣传海报、《生活垃圾分类指南》和“光盘行动”等宣传资料;利用悬挂卷帘画、张贴海报、微信工作群交流、电子屏刊播等形式,全面进行垃圾分类知识普及;为激发干部职工参与垃圾分类积极性,开展了垃圾分类知识扫码答题活动;还充分发挥机关团支部书记带头作用,让支部书记、委员利用周末时间参加社区双报到,深入小区开展入户宣传“跑楼”工作,针对各类群体开展多维度、广覆盖的科普知识教育,让垃圾分类观念入脑入心,在垃圾分类普及工作上做到“一个都不能少”。

  机关团委副书记俞扬说:“现在垃圾分类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身边很多人被我们影响,自觉践行,我们还挺自豪的。自己添点小麻烦,环境才没有大麻烦。这是我们的心愿,也是每个人期待的愿景。”

市城市管理委

  市城市管理委根据“垃圾分类桶前值守行动”志愿服务通知要求,第一时间组织团员青年回社区报到,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桶前值守”活动,向社区居民发放宣传手册、讲解垃圾分类知识、对垃圾桶进行喷洒消毒、协助居民进行错误投放垃圾的二次分拣,带头做垃圾分类的引领先锋、学用先锋、践行先锋。截至目前,全体在职团员青年均已完成社区报到工作,志愿服务共计63人次,累计值守时长127小时。

  青年干部曹文浩刚结束下沉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又迅速投身垃圾分类工作;青年干部王晰和邓培钧“火眼金睛”,始终坚持“挑错儿”的习惯,保证有害垃圾和厨余垃圾分拣出质量。他们认为:“垃圾分类,你我既是行动者,也是受益者。要坚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将青年热情和业务优势结合起来,助力首都垃圾分类开展。”

市交通委

  市交通委广泛动员团员青年到社区报到,积极组织青年参加“垃圾分类桶前值守行动”志愿服务,并通过“志愿北京”发布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项目和倡议书,招募社会志愿者一起参与垃圾分类。大家在确保自身安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积极行动起来,引导居民准确投放垃圾、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尤其是刚参加完疫情防控下沉村里的团员青年,又积极主动投入“桶前值守”活动,并将下沉期间工作的好办法、小妙招应用到行动中,实践效果明显,展现了交通委青年不怕吃苦、勇于奉献、积极向上的青年风采。

  青年干部程巍巍是一名青年志愿者带头人,他们在北京西站轨道交通站点设立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岗,向乘客讲解垃圾分类基本知识和分类方法,引导乘客正确投放垃圾。他说:“我们青年同志要积极行动起来,争做垃圾分类的倡导者、宣传者、践行者,从我做起、共同担当,为保护我们的家园贡献青春力量!”

市应急管理局

  市应急管理局积极响应“垃圾分类桶前值守行动”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召开部署会,进行任务分工、责任落实到人,确保报名工作迅速完成;组织对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等文件进行再学习,加强值守人员垃圾分类知识储备,确保基本内容熟练、精准掌握;收集参与活动人员反馈,了解志愿活动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为其他志愿者有效处置垃圾提供思路;引导团员青年在做好日常应急管理、抗疫工作之余,投身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中。

  青年干部张小珊是一名“桶前值守”志愿者,在单位团委号召下积极回到社区报到,虽然刚刚入职,但已多次参加社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她说:“通过值守,我发现一些居民主动进行垃圾分类的意识还有待加强,也有一些因为居民垃圾分类知识不够细化,导致需要二次分类,社区垃圾分类的工作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好的习惯需要加快养成。”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利用微信对青年干部进行垃圾分类知识培训,学习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正确分类的方法;组织“治理有我、健康强国”活动,邀请下沉干部代表冯瑞祥结合下沉社区抗击疫情的志愿服务经历,畅谈参与社区工作和垃圾分类的心得体会;深入社区,现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青年干部们亲身上阵,对四类垃圾进行分拣,对垃圾箱周围进行清扫,并向居民讲解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对居民的疑问进行耐心解答,分享了一些垃圾分类的小窍门。

  曾支援社区疫情防控的下沉干部冯瑞祥,再次回社区“报到”,与社区工作者一起,为辖区垃圾分类工作保驾护航。他说:“要积极引导居民逐步养成主动分类的好习惯,推动垃圾分类入人心、见行动。为此,下沉干部们要始终耐心地讲解垃圾分类过程中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并利用掌握的分类知识,科学正确指导大家分类投放。”

市审计局

  市审计局机关团委书记李萌主动做表率,结合落实党员“双报到”工作,积极参加社区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给社区居民宣传展示垃圾分类的途径、方法和好处。通过参与社区垃圾分类活动,他认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解决垃圾问题,表面看解决的是居民生活中的小细节,实则是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既能够解决城市建设和治理的大问题,更是推动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重要内容。我们青年干部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主动宣传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发挥带动作用,自觉践行垃圾分类理念,努力营造一个干净、优美、整洁的城市环境,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市税务局

  市税务局三措并举,以团支部志愿服务队为载体,助力垃圾分类进社区:一是互联互动,与社区建立垃圾分类“桶前值守”计划项目;二是统筹行动,将团员青年分配至执勤点,统一安排执勤计划;三是建档互通,共同记录青年团员值守情况,撰写值守日志,交流值守心得。大家重点利用每天上班前和下班后的时间上岗,弥补社区桶前值守人员力量不足的问题,切实提升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和正确投放率。

  第四稽查局的青年干部们认为:“青年群体应该做垃圾分类的先行者,要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的队伍优势,自觉配合所在社区做好垃圾分类指导和分拣等工作,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带动起,让更多身边的人参与到垃圾分类的工作中来,为垃圾分类贡献一份力量。”

市气象局

  市气象局昌平局研究制定了《“桶前一小时,环保我先行”活动方案》,并举行活动启动仪式;团员青年在党支部感召下,积极下沉社区报到,主动参与和协助社区开展垃圾分类活动,利用周末时间排班开展“桶前”值守行动,并利用工作之余参加社区组织的“垃圾分类我报到”行动。

  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宏基主动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到垃圾分类站指导居民正确投放垃圾。他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作为青年党员干部,也要追赶垃圾分类这一新的时尚潮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提升社会文明水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市一中院

  市一中院机关团委将“垃圾分类宣传引导”作为动员青年力量投身疫情防控的重要举措,发动全院各团支部在本院各垃圾投放点进行宣传指引,引导青年积极做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者、文明生活理念的倡导者:

  制作宣传标语,粘贴于垃圾投放的显著位置;在分餐时通过制作便利贴、口头提醒等方式提示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每日安排宣传引导人员,并利用微信群进行重点提示,多角度多方位强化机关干警环保意识;组织开展了“共护办公环境 争当抗疫先锋”青年志愿服务宣传活动,引导机关青年参与餐后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实践,推动垃圾分类习惯养成,为推进疫情防控大局贡献青春力量,展现青年担当。

  青年干部郝孟琦说:通过参加“共护办公环境 争当抗疫先锋”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切实感受到进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和开展宣传引导的必要性。作为青年干部,要积极发挥队伍优势,切实增强行动自觉,从严格要求自己到带动身边他人,把生活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做好、做实、做到位,用实际行动推动形成社会新时尚,让北京在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下建设得更加美丽。

市四中院

  市四中院以“三个坚持”为原则,结合主责主业落实推进垃圾分类: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加强组织保障,院党组带头学习《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研究成立本院爱卫会,统筹本院垃圾分类工作;二是坚持全员覆盖,倡议号召全院青年干警回社区报到,组织“文明当值 守护有我”活动,参与“垃圾分类桶前值守行动”志愿服务,并要求团员完成规定志愿服务时长;三是坚持专业作用发挥,结合集中审理全北京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工作特点,开展专项调研,就相关工作提出建议。

  机关团委书记黄天闻说:前段时间,亲身带队下沉一线参与疫情防控,切身体会到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深感基层工作的不易。现在,基层一线治理再次召唤,作为一名青年干部,应积极主动投身垃圾分类“桶前值守”志愿服务,主动做一个参与者、亲历者、带动者,为落实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打通最后一公里”贡献力量,共同守护美好家园,这也应是时下年轻人最时尚的体验。

市检察院

  市检察院积极开展“垃圾分类,我们一起行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我参与、我分类、我承诺”的形式,175名青年党团员全部通过“双报到”回到居住社区(村),提交垃圾分类承诺书,对接需求、接受任务,积极参与社区(村)开展垃圾分类活动,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周末卫生大扫除”“桶前值守”等活动;组织“开学季 新起点”家庭温馨亲子活动,号召青年干部以身作则,带动全家共同参与、推动垃圾分类这项“关键小事”,以实际行动做垃圾分类的宣传者、引导者、践行者和推动者。

  机关团委书记祝捷说:垃圾分类是一件看似小却着实不小的“关键小事”,它不仅是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更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需求的题中之义。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带动家人、影响他人将一件一件“垃圾分类”的事情办实做好,推动形成“垃圾分类新风尚”,倡导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