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担新时代文艺工作者使命 为建设文化强国、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贡献力量

日期:2022-12-22 15:22    来源:共青团北京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分享:
字号: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机关团支部书记

亓华琛

  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以来,我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思考,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我们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应该怎么去做。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把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我国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一个个高瞻远瞩的战略擘划、立足长远的科学谋划,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为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首先要增强文化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递深厚文化底蕴,到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让更多人在红色文化中接受精神洗礼,再到文学、电影、戏剧、美术等优秀作品百花齐放,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实践充分证明,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能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另一方面要坚持守正创新,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一步一个脚印,我们就一定能够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能。

  蔡奇书记2021年7月在北京人艺主持召开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专题会。他指出,市属文艺院团在各自领域辛勤耕耘,陆续推出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艺术佳作,特别是围绕庆祝建党百年创作献礼剧目,呈现出多彩纷呈、硕果累累的生动景象。要深入推进文艺院团改革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加强优秀文艺精品创作。建立健全扶持剧本创作、剧目生产表演的有效机制。各院团都要有自己扛鼎之作、经典之作。加强人才培养引进交流,开展院团和专业院校联合办学。完善双效统一的考核机制,鼓励院团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实现“出人出戏出效益”。激发和培育更多市场需求,留住老观众,吸引年轻人。

  蔡奇书记强调,要乘势而上,继续深化市属文艺院团改革发展,积极推进文艺设施建设,努力创作更多精品力作,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为建设全国文化中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这一点我深信不疑,也颇有感触,举一个我身边的例子,北京人艺是人民的剧院是艺术的剧院,是北京的剧院,北京人艺从1952年建院以来就一直得到全国乃至全世界观众的厚爱,人艺可以说和共和国共同成长,在很多重要的节点,北京人艺都创作了优秀的作品,比如1956年毛泽东主席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鼓励文艺繁荣发展。同年8月,作者老舍先生完成了一部配合第一届人大和宪法通过的作品,就有了《茶馆》,在建国60周年的时候人艺又创作了另一部时代经典《窝头会馆》,在建党100周年的时候创作了《香山之夜》,在疫情初期创作了《社区居委会》,这就说明文艺是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2017年我刚进入人艺工作的时候很幸运赶上了那一轮《窝头会馆》的演出,那天观众为了能买上票,提前19个小时来到人艺排队,令我深受感动和鼓舞,也让我觉得作为文艺工作者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一个民族的复兴,总是以文化的兴盛为强大支撑;一个时代的进步,总是以文化的繁荣为鲜明标识。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更加坚定文化自信,自觉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建设文化强国,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贡献自己的力量。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