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帮扶阜平再结硕果,北京·燕太片区职教扶贫协作区成立 51所职校手拉手 将带动5万人脱贫
从河北阜平职教中心毕业并在阜平电商馆工作两年后,黄海莲已经成为电商馆的中层负责人,月收入4000元左右,这让曾经教过她的老师很欣慰,因为她的工资比学校老师的还要高。
“通过电子商务等专业学习,很多进入职校学习的学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从头到尾都要感谢北京方面的帮助。”阜平职教中心校长韩文达颇有感触地说,从1995年建校以来,北京一直为阜平职教中心发展提供帮助,二十多年来,一拨又一拨学生在北京的帮助下,走上致富道路。
如果不是赶上阜平职教中心与北京丰台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合作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机会,20岁出头的黄海莲毕业即将面临尴尬的境遇,她在阜平职教中心学习平面设计专业,但是这个专业在阜平县这样的老区县城“毫无用武之地”。
2016年,在北京丰台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帮助下,阜平职教中心建立起了电子商务专业。“整个专业从人才培养方案到专业课程设置,都是在北京丰台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手把手帮助下完成的,学生上课用的课本也是由北京丰台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提供。”阜平职教中心教务处主任陈业春介绍,不光如此,电子商务专业的师生还有机会到丰台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接受培训,老师提升专业教学水平,学生提升专业实操技能。黄海莲就是那个时候赶上了机遇,在丰台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老师的指导下,她和同学们所学的专业从平面设计转到了电商视觉设计。
“北京对阜平职教中心的帮助源远流长。”谈到北京对阜平职教中心的帮扶,韩文达娓娓道来,阜平是老区、山区、贫困地区“三区合一”县,财政拮据,无力投资,职教的发展可谓举步维艰。阜平职教中心1994年5月建校的时候,一穷二白,经北京市教科院职教研究所牵线搭桥,与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北京市阜成路学校、北京市189中学等6所职业高中结成联谊学校,这些北京兄弟学校的帮助不仅包括学校管理、师资培训,还包括捐赠课桌及图书等。
二十多年来,北京对阜平职教中心的帮扶不断深化。2015年至今,阜平职教中心先后与北京昌平职业学校、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开展合作,达成关于汽车专业人才联合培养协议。与北京昌平职业学校共同举办了4期农家乐经营管理与餐饮技术培训。
“说是资源共享,实际上阜平职教中心享受到北京的支持更多一些。”韩文达介绍,与北京合作的几所职业学校,不仅提供师资和学生技能培训,还帮助推荐学生就业。目前电子商务专业有50%的学生在北京就业,汽车专业也有一大部分毕业生进入长安汽车北京工厂等汽车相关行业工作。
通过职教就业,在校长韩文达那里摆出来也许只是统计数字,但对于具体的贫困户来说,却实实在在地改变了一个家庭的命运。
阜平城南庄镇南安村的关涛,父亲常年吃药,母亲务农,妹妹上小学,家徒四壁。从阜平职教中心汽车专业毕业之后,关涛顺利进入长安汽车北京工厂就业,月工资4000元左右,每月可补贴家中3000余元,全家人的生活状况大为改善。
2013年以来,阜平职教中心累计招生4160人,目前已有1500多人到车企和4S店实习就业,年收入3万元至5万元。韩文达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四口之家计算,家庭人均年收入可达7000元以上,实现了“培养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的扶贫目标,带动了6000多人脱贫。
8月底,北京·燕太片区职教扶贫协作区在阜平县宣布成立,协作区学校、企业等成员单位将以阜平职教中心为核心示范校,整合北京·燕太片区职业教育优势资源,推动职教扶贫。职教联动合作范围覆盖北京和燕太片区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包括保定、张家口、承德、大同、忻州、乌兰察布等6市34个贫困县。
“北京·燕太片区职教扶贫协作区成员包括燕太片区38所中职学校、北京13所中高职学校,以及大型企业、社会团体等70余家成员单位。协作区学校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其目标也很明确。”韩文达介绍,2018年上半年,燕太片区38所成员学校免费培养建档立卡贫困生6000名,其中阜平职教中心集中免费培养建档立卡贫困生1111名。未来3年,片区内学校将全力对接京津冀,扩大对接范围,提升对接层次,免费培养建档立卡贫困学生1.5万人以上,带动脱贫人口5万人以上。
采访手记
职业农民越来越多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阜平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明确指出,治贫先治愚。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采访时,这句话时常被阜平职教中心的校长和老师提起,同时提起的还有北京的帮助。北京所提供的帮扶让阜平职业教育“拔穷根、挪穷窝”的天然优势发挥得更加出色。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就业脱贫为目的,与阜平职教中心合作的北京职校,利用资源优势为其量身定做了市场急需的专业,并积极与优质企业、行业协会对接,与长安汽车、北京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等车企、协会合作,打造了“未毕业、已就业”的“无缝就业模式”,扶贫更加精准有效。
职教合作改变的不仅仅是当地贫困户的收入状况。在阜平城南庄镇尹文军夫妻俩经营的葡萄园里,50岁的尹文军一身行头看上去还是种地的农民,但是一开口说话就知道他和传统的农民大不一样。两年前,在北京闯荡了17年的尹文军回到老家,在家门口承包了8亩土地种葡萄,亩均纯收入7000元,是他种玉米收益的10倍。葡萄生长季节,有什么病虫害问题,他在田间地头随时拍照发个微信,阜平职教中心的老师就可以在线答疑。最忙的时候,他还要雇人打理。得知记者从北京来,他连忙介绍,园子里的葡萄可快递至京津冀,免邮费,夕发朝至。
从过去种庄稼靠天收或者出门打工,到如今在家门口搞种植,关心技术提升和市场行情,同时带动周边农民增收,像尹文军这样的新型职业农民在阜平逐渐增多。阜平职教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近四年职教中心累计完成各类培训2.75万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42万人次,惠及贫困家庭5236户,因技术培训实现当地就业2312人,年人均实现增收10000多元。
扶贫先扶智,教育扶贫改变的是当地贫困家庭的思想,是阻断贫困代际转移最根本的措施,像尹文军这样的新型职业农民越多,老区扶贫的脱贫之路才会走得越扎实。(丰家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