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北京 > 專題視頻 > 近幾年北京在提升科技硬核實力,形成新質生産力上有哪些突出成效?

近幾年北京在提升科技硬核實力,形成新質生産力上有哪些突出成效?

視頻來源:首都之窗 發佈時間:2025-09-15 11:00 
分享:
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林劍華:正如您所關注到的,北京作為一座創新之城,我們不斷優化創新生態,探索新技術、催生新的産業、形成新的動能,在發展新質生産力上是始終走在前頭。在這裡,我想可以用“四個更加”來作一個介紹。
  第一是基礎策源力更加雄厚。在京4家國家實驗室加快建設,全國重點實驗室的重組基本完成,這樣一來國家實驗室體系主體已經基本完成了佈局。與在京92所高校、1000余所科研院所和10所新型研發機構形成了深度聯動,營造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研生態。大家應該也很關注懷柔,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已經佈局了37個科技設施,特別是近期4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成投用,為物質、能源、空間、生命等領域的突破提供極限研究條件,已面向全球累計開放機時超過143萬小時。
  第二是經濟支撐力更加突出。在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支撐下,資訊服務業已經成為了北京市第一大産業,資訊服務業、科技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這三大産業合計佔GDP比重由2021年的32.7%已經增長至2024年的38.8%。剛才提到機器人,我們想在跑馬拉松、開運動會的背後更需要關注的是運動控制、多模態感知、複雜任務規劃與自主執行等核心技術突破,面向的是在工廠、醫院、商超、家庭等各類場景進行廣泛應用,現在北京由人形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物流機器人、醫用機器人等構成的機器人産業規模在全國已經佔到15%以上。
  第三是技術競爭力更加強勁。在北京每天有300多家科技企業新設立,密度超越了矽谷。2024年底,全市已經擁有獨角獸企業115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35家,這些都是居全國首位。近年來,在京各類創新主體不斷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持續提升我國的産業韌性。舉幾個例子:比如國內首個覆蓋三大B細胞淋巴瘤的BTK抑製劑獲批;自主研發的10億像素級航空相機,是國內幅面最大、像元數最多、測繪精度最高的航空相機;還有全國首個完成了10公里級火箭垂直起降回收試驗,類似的“全球首創、全國首個”例子還有很多。
  第四是創新引領力更加充沛。剛才提到人工智慧,全國第一個大模型就是由北京智源研究院推出,現在豆包、kimi、智譜、文心等四大基座模型和生數、面壁等一批垂類模型穩居全球第一梯隊。全市人工智慧企業數量超過2400家,佔全國的大概一半。剛才楊秀玲主任介紹北京已經成為“人工智慧第一城”,我們想這個“人工智慧第一城”是有很強的支撐,是名副其實的。再比如,在腦機領域,“北腦一號、北腦二號”在半侵入式和侵入式兩條技術路線上都已經進入全球先進水準。本市還建成了國際首個通信與AI融合的6G外場試驗網,率先完成3GPP全球首個6G標準立項,相干光量子電腦在特定計算任務上相比經典計算能夠實現超萬倍的加速,現在已經在金融、生物醫藥、AI等領域進行了應用探索。
  下一步,我們將堅持不懈,始終把科技創新擺在核心位置。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推動首都高品質發展不斷取得更大的成效。
閱讀全部

我來説兩句

昵稱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