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葉昶:各位媒體朋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歡迎出席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召開的“第九屆中國戲曲文化周新聞發佈會”。
為讓大家更好地了解本屆戲曲文化周的精彩內容和特色亮點,今天我們發佈會專門邀請了相關部門的負責同志為大家作介紹,並回答各位記者關心的問題。
首先,介紹出席今天發佈會的發佈人,他們是:
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副司長 何亞文女士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鄭芳女士
豐台區副區長 高崇耀先生
下面,有請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鄭芳女士介紹第九屆中國戲曲文化周的活動內容和安排。
-
嘉賓
鄭芳:媒體朋友們,大家好!
秋光溢彩聚京城,戲韻流轉譜新篇。第九屆戲曲文化周將於9月29日在北京園博園啟幕,主會場活動將持續至10月5日。本屆戲曲文化周立足“專業性”與“創新性”,努力打造兼具專業深度與群眾熱度的戲曲文化嘉年華,通過設計“園中園”沉浸式戲曲園林、“戲中戲”多元展演場景,推出梨園精品、梨園嘉年華、梨園傳戲和城市推廣四大板塊,涵蓋20余個活動單元、近400場演出及配套活動。
一是名家薈萃、好戲連臺,彰顯中華戲曲經典魅力。
本屆戲曲文化周邀請全國頂尖院團與戲曲名家參與,主場演出覆蓋23個劇種、33家專業院團,推出近百場高水準專業演出。
在園博園陽光劇場,舉辦“大戲看北京”暨紅色主題展演,國家京劇院、北京京劇院、北方崑曲劇院、中國評劇院、北京市河北梆子劇團等院團上演《野火春風鬥古城》《李佩先生》《人民英雄紀念碑》等12場精品大戲。
園博園閩園將化身為“哪吒鬧海”戲曲主題樂園,黑龍江省龍江劇藝術中心、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濟南市戲曲曲藝中心等院團連演14場,多劇種演繹經典神話。現場有戲曲快閃、互動導賞等活動,觀眾可親身參與戲曲粧造體驗與身段教學。
園博園憶江南園區將營造如夢如幻的“白蛇幻境”,上海越劇院、江西省贛劇院、廣東粵劇院和北京風雷京劇團,連續上演14場《白蛇傳》經典片段。現場還設置了快閃互動、劇情打卡等任務環節,邀請觀眾化身“劇中人”,深度體驗“白蛇傳”經典故事。
園博園遵義園將打造“紅色經典·抗戰主題園”,上演沉浸式京劇《紅燈記·密電風暴》和紅色經典唱段演唱會,帶領觀眾重溫抗戰歷史、弘揚民族精神。觀眾可以化身“地下交通員”,親手破譯密電碼、參與劇情推進,沉浸式感受抗戰歷史。
園博園晉中園將舉辦“以戲觀城”古韻戲臺展演,探索“戲曲+文旅”深度融合路徑。北京市曲劇團、廣東粵劇院、河南李樹建戲曲藝術中心、西安周至青年秦腔劇團、西安三意社、天水市西秦腔研究院、潮汕老玉春香木偶劇團等院團,將帶來14場地方戲演出,集中展現多元的地方戲曲風貌。
本次活動還專門打造了“國粹典藏”名段專輯,將於9月27日登錄QQ音樂、酷狗音樂等平臺,歡迎廣大觀眾免費暢聽,感受國粹魅力。戲曲周還將在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同步舉辦學術活動,聚焦戲曲傳承與發展,邀請業內專家學者為傳統戲曲的當代煥新出謀劃策、凝聚智慧;本屆戲曲周將從全國遴選一批精品大戲,在全市專業劇場開展展演活動,讓觀眾過足戲癮。
二是紮根群眾、文化惠民,拓寬戲曲共用新空間。
本屆戲曲周堅持文化為民、戲曲惠民,推出多項群眾性品牌活動,推動戲曲藝術融入百姓生活。
一是舉辦全國大學生戲曲社團競演。活動面向全國高校徵集參賽社團,中國戲曲學院、東南大學、浙江財經大學等40余所高校將於9月29日至10月2日在園博園明天劇場參與競演。活動將評選“明日之星”優勝社團與優秀指導老師,舉辦“大師導賞課”交流研討活動,為青年戲曲愛好者搭建學習、交流與展示的平臺,助力戲曲藝術薪火相傳。
二是開展中國戲曲票友競演。活動面向全國非職業戲曲愛好者開放報名,不設年齡、行當、劇種限制。截至目前,本屆票友競演已吸引800餘人報名。活動將評選“梨園之星”與“優秀票友”,部分優秀票友將於10月4日至5日在園博園登臺展演,普通戲曲愛好者也將擁有展示自我的舞臺。
三是打造戲曲主題公共交通與城市景觀。本屆戲曲周積極推動戲曲藝術融入城市日常,創新推出“開往戲曲周的地鐵”和戲曲主題公交。自9月上旬投入運作以來,14號線地鐵和12輛戲曲公交受到了市民與游客的廣泛關注。同時,園博園三號門將佈置戲韻車展,麗澤橋、高樓金站等交通樞紐將設置戲曲主題燈箱,傳統戲曲將走進市民日常生活。
三是跨界融合、科技賦能,打造文化消費新場景。
本屆戲曲文化周積極探索“戲曲+”融合發展模式,通過跨界聯動、科技助力,打造多樣化的文化消費場景。
“戲精吉市”文創市集將邀請150余家高品質商戶入駐北京園博園3號門至5號門主幹道,集中展示、銷售戲曲文創産品、國潮好物。“票根經濟”聯動周邊各大商圈、特色商戶與熱門景區,為持有戲曲周演出票根的觀眾提供購物折扣、美食福利、景區專屬權益等,實現“觀演+消費”一站式服務。
本屆戲曲周將突出“戲曲+”融合創新,設置了“戲曲+科技”沉浸體驗區,運用VR、MR等數字技術打造沉浸式戲曲體驗空間,突破傳統舞臺邊界,讓觀眾感受戲曲藝術的創新表達;推齣戲曲跨界藝術主題活動,將戲曲與器樂、舞蹈等藝術形式結合,引入智慧戲曲機器人互動、美食機器人現場製作、AI戲曲拍照、3D列印戲曲文創等體驗項目,為觀眾帶來新的視聽與互動體驗。
本屆戲曲周還推出“戲不宜遲”音樂會、園博園戲曲文化會客廳,在市內打造戲曲主題書店,將戲曲元素融入城市公共閱讀空間,營造戲韻書香的文化氛圍,打造市民文化休閒新地標。
戲曲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承載着民族的文化基因與精神特質。第九屆中國戲曲文化周以“多樣活動”傳承發展、以“多元形態”銳意創新、以“多彩魅力”點亮生活,這既是一場匯聚南北劇種的文化盛宴,更是一次推動戲曲藝術薪火相傳的生動實踐。在此,歡迎廣大市民和游客來園博園領略戲曲藝術的魅力,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蓬勃生機。歡迎大家關注“戲曲中國”“文旅北京”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謝謝大家!
-
主持人
葉昶:謝謝鄭芳女士的介紹。
下面,我們把時間交給各位記者朋友,請大家提問,提問前請先通報所在新聞機構的名稱。
-
記者
新京報記者:謝謝主持人。剛才聽了鄭局的發佈,咱們的活動非常豐富,我想請教一下文旅部的領導,在人才培養和發展方面有哪些具體的舉措?謝謝!
-
主持人
葉昶:這個問題有請文旅部的何亞文司長來回答。
-
嘉賓
何亞文:感謝您的提問。
戲曲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繁榮發展戲曲事業關鍵在人。近年來,文化和旅游部持續推動戲曲人才培養,引導督促各地加大對戲曲人才的支援力度。我們做的工作主要有三個方面的措施:
第一方面是分層次分重點開展戲曲人才培育。
我們在這方面主要是通過兩個渠道,第一是我們有專項的人才培養項目,另外是依託相關的各類節慶、展演活動。
“十四五”期間,文化和旅游部實施全國文藝領軍人才培養計劃,主要是培養我們相關領域的中堅力量的一個培養計劃,“全國戲曲表演領軍人才培養計劃”,主要是着眼未來20年表演領軍人才隊伍建設,“十四五”期間已經培養了優秀中青年戲曲演員122名。另外,我們也特別重視中青年骨幹人才的培養,從這個項目的名稱上有一定的區別,這一類的項目,比如説“京劇藝術表演人才提升計劃”,我們叫“提升計劃”基本上就是針對中青年骨幹人才的。在這個“提升計劃”裏面,我們組織知名京劇表演藝術家,為15個中西部和少數民族地區省級京劇院團培育青年骨幹演員72名。剛剛我説的另外一個渠道是依託各類節慶展演活動,有針對性地舉辦京劇創作人才高級研修班、青年戲曲音樂創作人才研修班、“天下第一團”戲曲表演英才和音樂創作傳習班、基層戲曲院團劇本改稿會、中青年戲曲編劇交流等一系列研修培訓活動。
第二方面是為各類戲曲人才搭建展示平臺。
近年來有一個比較成功的品牌活動,就是全口徑面向348個劇種的戲曲百戲(昆山)盛典,從2023年開始,分行當舉辦全國戲曲演員匯演,共推出40名生、旦、凈、醜各行當“新時代中國戲劇領軍人才”和19名“新時代中國戲劇中青年英才”。還有針對地方戲的全國地方戲精粹展演,在這個活動中推出52名“表演藝術傳承英才”。此外,還在中國京劇藝術節、中國昆劇藝術節、全國戲曲(南方片、北方片)會演等活動期間舉辦青年演員摺子戲展演,鼓勵青年戲曲演員精進技藝,提高藝術水準。
第三方面是通過優秀劇目排演傳承激勵戲曲人才成長。
為引導戲曲院團完善建設發展機制、增強內生動力,建立健全“多路徑選擇、多條腿走路”的創作排演格局,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在今年開展了戲曲創作優秀案例徵集工作,從跨劇種移植改編、整理改編傳統戲、經典劇目傳承演出、優秀保留劇目復排提升和文學、話劇等作品戲曲轉化五個方面,遴選80個優秀案例,總結其中的有益探索、創新舉措、經驗成效,予以示範推廣。這次戲曲文化周的“精品大戲展”,還將從全國申報的劇目中遴選出5部深受觀眾喜愛、演出場次多、堅守戲曲本體的優秀劇目,必將為觀眾們帶來一場精彩的戲曲盛宴。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通過實施各項國家藝術創作與人才培養工程,充分發揮中國戲曲文化周等品牌活動的示範引領作用,統籌推進戲曲人才隊伍建設,創作生産出更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優秀作品,推動戲曲藝術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我就介紹這麼多。
-
主持人
葉昶:謝謝何司長的回答。請繼續提問。
-
記者
中國城市報記者:謝謝主持人。戲曲周今年是第九屆,已經成為一個具有持續影響力的文化品牌。請問今年活動中,在群眾參與和專業品質方面有哪些新的亮點?謝謝!
-
主持人
葉昶:謝謝記者的提問,這個問題我們有請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鄭芳女士來回答。
-
嘉賓
鄭芳:謝謝媒體記者的提問。
本屆戲曲周正如您所説,將特別關注專業深耕與創新發展兩方面的相統籌,主要有四方面的特點:
第一是聚焦精品,突齣戲脈傳承和守正創新。戲曲周一直以來都非常注重堅守專業品質,本屆戲曲周是以主題大戲和紅色主題劇目為亮點和重點,推出了地方園、地方戲多點綻放,同時聚焦演出活動與學術研討的雙軌並行,來強化專業的厚度。
第二是聚焦時尚,突出國潮新生和百戲共生。融合了傳統演藝、多媒體影像、裝置藝術和跨界創意,打造沉浸式的戲曲主題嘉年華,比如説大學生社團競演,將精準地觸達年輕群體,以“最年輕、最好玩”作為標籤,讓國潮戲曲文化能夠垂直抵達青年圈層,實現傳統藝術與現代潮流的碰撞,構建百戲共生的文化新生態。
第三是聚焦科技,突出數字梨園和科技賦能。本屆戲曲周深度融合了人工智慧技術,匠心打造可觀、可玩、可買、可傳的沉浸式體驗新場景,通過“戲曲+科技”的互動,讓觀眾在觀賞演出、文創消費、社交分享中來感受傳統藝術的數字煥新,開啟文旅融合的新範式。
第四是聚焦開放,推出跨界共鳴,提振消費地。本屆戲曲周開放了組織模式,推動“票根經濟”來聯動城市消費場景,打造文商旅體融合生態,同時也特別精心設計了兩條定制精品路線,以市場化的方式來運作推動看戲、游玩與消費場景的聯動,力爭能實現文化價值與經濟效益的雙向提升。
我就説這些,謝謝!
-
主持人
葉昶:謝謝鄭局的回答。最後一個問題。
-
記者
北京日報社記者:想問一下,本屆戲曲周首次系統推出“戲精吉市”文創市集和“票根經濟”模式,引入150余家商戶並開展多元消費合作。請問:豐台區如何借助此類活動拓展文化消費場景,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謝謝。
-
主持人
葉昶:這個問題有請豐台區副區長高崇耀先生來回答。
-
嘉賓
高崇耀:謝謝媒體朋友的提問。
借助戲曲文化周,豐台區積極推進文化消費創新,“戲精吉市”和“票根經濟”是我們探索文商旅融合、激發文化消費活力的重要實踐。我們重點從三個方面予以推進:
一是拓展消費新場景,打造沉浸式文化體驗空間。以戲曲主題市集、文創展銷和互動體驗為抓手,構建可游、可購、可分享的文化消費場域。本屆“戲精吉市”匯聚150余家商戶,綿延在園博園銀杏大道兩公里,創新以戲曲敘事為市集賦予獨特的“劇情設定”,通過“任務鏈”串聯全園參與環節,讓市民在趣味互動中深化對戲曲文化的感知,同時形成深度沉浸的消費場景。
二是構建合作生態,推動文化資源與産業價值深度融合。我們聯動豐台區數百家文旅商體機構推齣戲曲周專屬紀念票根。觀眾可以通過參與全園打卡集章或者觀演互動獲取票根,憑着票根可在世界花卉大觀園、汽車博物館等景區享受門票優惠,在槐房萬達、銀座和諧廣場、凱德 MALL、麗澤天街等商圈享有餐飲零售的滿減、贈品和折扣,真正實現從“看好戲”到“玩得好、吃得好、買得值”的一站式文化消費體驗,同時讓老百姓得到實實在在的優惠。
三是堅持惠民導向,推動文化消費與普及傳承相結合。通過戲曲主題公交、城市打卡點、優惠票券等一系列便民措施,持續降低公眾參與門檻,讓市民在沉浸體驗中消費,在消費過程中傳承,使戲曲文化真正融入我們的現代生活。
豐台區戲曲文化底蘊深厚,不僅坐擁中國戲曲學院等專業院校和北京京劇院、北方崑曲劇院等市屬院團,同時還活躍着60余支群眾戲曲社團。我們以戲曲周為平臺,整合資源、涵養生態,通過“嬉戲親子劇場”、高校“傳戲”行家班、社區“小戲臺”“周末場演出”等一系列品牌活動,推動戲曲藝術進社區、進校園、進公園,持續擴大戲曲文化的滲透力和影響力。
在産業層面,我們正在與中國戲曲學院攜手打造“國戲鳳凰”這一戲曲文化品牌,聚焦民族樂器研發、藝術教育、演藝演出、文創開發等重點領域,通過組建民樂團、舉辦高端賽事、推出原創演藝品牌和文創産品等舉措,系統地構建戲曲文化産業生態鏈,全面推動戲曲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
金秋時節,希望大家能夠攜好友、帶家人,來到豐收的舞臺,採摘中國戲曲的纍纍碩果。
未來,豐台區將持續推動戲曲主題市集、文創開發等特色項目常態化運營,不斷拓展戲曲文化消費産業鏈,優化文商旅體服務的體驗,深化“以文促産、以産惠民”的發展路徑,為戲曲文化繁榮注入更加堅實的“豐臺力量”。
我要講的就這些,謝謝大家!
-
主持人
葉昶:謝謝高區長的回答。
提問環節到此結束。非常感謝出席發佈會的各位領導和記者朋友,也歡迎各位媒體記者對第九屆中國戲曲文化周進行廣泛的宣傳報道。這次中國戲曲文化周正好是在“十一”國慶期間,通過咱們廣泛的報道也能夠吸引更多的市民朋友來參與、來體驗,大家如果有進一步採訪需求也可以和我們聯繫。
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