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不斷深入?
視頻來源:首都之窗 發佈時間:2025-09-15 11:00
北京市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劉伯正:剛才講的這些都是協同發展成果的一個縮影,無論是從交通基礎設施等方面的“硬聯通”,到産業協作、公共服務方面的“軟聯通”,協同發展的成效越來越多、越來越可感可及。我從事協同發展工作多年,看著協同發展這樣一個宏偉藍圖不斷變成現在的“實景圖”也是深有體會。“十四五”以來,三地建立了京津冀黨政主要領導協商機制,議定大事要事。我們組建了京津冀聯合工作辦公室,河北和天津的同志到北京集中辦公,現在是坐在一起、謀在一起、幹在一起。三地的各個部門進行常態化的對接,組建了18個專題工作組,形成“要事有統籌、任務有督辦、落實有專班”這樣一個工作體系,聯合融合的效能在不斷加速釋放,協同的成效就像現在的金秋時節,不斷結出纍纍碩果。
剛才楊秀玲主任的主發佈稿裏面也提到協同發展,內容很多,我這兒再作一些補充。
“十四五”以來,北京“新兩翼”的壯美圖景在徐徐地鋪展。雄安新區因協同發展戰略應運而生,跟北京血脈相連。我們主動服務央屬標誌性項目的疏解落地,中國星網已經遷駐辦公,華能、中化總部項目即將投用,北京交通大學等4所高校雄安校區和北大人民醫院雄安院區全部開工,雄安中關村科技園短短兩年時間聚集了200多家創新型企業,形成了一個創新的“小氣候”。城市副中心生機勃發,如果置身環球主題公園、三大文化建築裏面,體驗一靜一動、身心雙修、相得益彰。通州與北三縣一體化發展正在向縱深邁進,我們一直在努力加速破解通勤難題。廠通路建成通車,跨界通勤道路已經達到11條,開通了定制快巴,通過升級改造提升檢查站通行效率,同時我們還在加快建設軌道交通平谷線,建成之後燕郊到副中心僅需要9分鐘,到CBD僅需要32分鐘,上班族到時候可以多睡一會兒,氣定神閒而不是氣喘吁吁地到單位。
另外,我們一直把唱好京津“雙城記”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內容。目前,京津雙城周通勤的特徵比較明顯,相互聯繫更加緊密,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累計註冊企業超過6000家,京津雙城游就像串門一樣那麼方便,兩市同城化的內容越來越多。
剛才記者提到的“北京研發、津冀生産製造”的産業協同模式正在不斷成熟。京津冀創新鏈、産業鏈融合已經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實體支撐。“十四五”以來,北京輸出津冀技術合同成交額累計達到2300多億元,是“十三五”時期的近2倍,北京科技成果“蛙跳”現象得到了扭轉。産業協同由原來的轉移承接向現在的産業鏈、供應鏈合作協作轉變,産業集群規模在不斷擴大,國家級先進製造業産業集群達到7個。三地經濟總量邁上了新臺階,達到11.5萬億元,高品質發展勢頭更加強勁。
剛才記者朋友還提到河北百姓在家門口就能看上的“北京名醫”,這是協同發展在公共服務上的一個例子,這是民生實事。協同發展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現在,三地共建醫聯體達到115個,臨床檢驗結果互認醫療機構達到1300多家,異地就醫的直接結算基本全覆蓋。空氣品質直接關係百姓的健康。2024年三地PM2.5平均濃度與2020年相比分別又下降了約兩成。從十年前的“繁星無影”到五年前的“持續改善”,再到現在的“藍天常見”,空氣品質改善實現了“三級跳”。“河北福嫂”進北京、進天津,佔北京家政市場的38%,高品質的家政服務守護千家萬戶的“一老一小”。
另外,河北的凈菜在北京市場佔有率超過四成,從天津港卸貨後智利的車厘子五個小時到達京津冀市場,三地百姓不知不覺中,在餐桌上品味着協同發展的豐碩成果。
北京市深入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千年古都不斷煥新。從北京發展轉向了首都發展,從單一城市發展轉向京津冀協同發展,從聚集資源求增長轉向疏解非首都功能謀發展,從城市管理轉向超大城市治理,首都發展實現深刻轉型。
站在協同發展新十年的起點上,站在即將開啟“十五五”的起點上,我們將把全面深化改革作為動力,把構建現代化首都都市圈作為重要抓手,把一體化作為推進方向,把協同創新和産業協作深度融合作為關鍵支撐,不斷強化“一核”輻射引領的帶動作用,攜手繪就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新圖景。
閱讀全部
我來説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