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訴即辦理論研究有關情況介紹
視頻來源:首都之窗 發佈時間:2024-12-17 14:20
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長張樹華:首都發展和治理關乎“國之大者”。建設好、治理好北京,不斷深化接訴即辦改革,回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探索總結超大城市治理經驗,具有很強的時代價值和國際意義。
北京既有超大城市的中國之特,又有城市治理的世界之同。在治理議題之變、治理手段之變的背景下,面對為誰治理、如何治理、靠誰治理的“城市治理三問”,北京堅持人民至上,共創美好生活的目標,持續推進接訴即辦改革,為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場景和實踐資源。
在理論界與實務部門的共同努力下,近年來有關接訴即辦改革的經驗研究成果豐碩。現在由我向大家介紹本屆接訴即辦改革論壇擬發佈的研究成果及相關工作情況。
目前,已形成一批理論研究成果,擬在論壇上發佈,包括中文理論研究成果和英文理論研究成果。
中文部分的研究成果有9篇。主要圍繞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動新時代城市治理現代化,總結提煉接訴即辦改革經驗,為黨的創新理論作貢獻。這些成果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北京市黨的建設研究會、北京市委黨校等機構的9個研究團隊完成。從中國城市治理的理論創新與實踐改革、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繼承發展、“人感城市”構建、基層治理效能提升、治理實踐中的人民監督作用、市域社會治理、數智化建設發展、城市基層韌性提升等角度,對接訴即辦的改革創新實踐與發展進行了多層次、多領域、多視角、多學科的研究分析。
英文部分的研究成果有11篇。重點立足接訴即辦改革創新實踐,以小切口視角與國際化學術話語體系相結合,面向世界講好“中國之治”的北京故事。其中,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北京市委黨校等機構的10個項目組,分別從超大城市治理體系及其現代化探索、民主監督、政民互動、科層理性、基層治理、敏捷治理、韌性治理、人感城市、智慧城市、文化協調、社會治理共同體等角度,介紹接訴即辦改革的北京經驗、開展國際對話。
閱讀全部
我來説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