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石景山區區情以及區域發展的特色優勢

受訪人:北京市石景山區副區長 李文化

  首先我向大家介紹一下石景山區的基本情況,石景山區是京西福地、雙奧之區,也是首都城市的西大門。用地面積是84.38平方公里,我們的常住人口是56.4萬人。石景山區在北京的中心城區率先成功創建了國家森林城市,也享有了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美譽。石景山區是傳統的老工業區,它是因工業而生、也是因工業而興。作為首都現代工業的發祥地,因服務以首鋼為代表的京西八大廠而建區發展,創造了新中國、書寫了新中國波瀾壯闊的工業史詩。2005年首鋼的5號高爐停産,石景山區也是在全市率先疏解了非首都功能,並且走上了減量和轉型發展之路。當時2010年首鋼的涉鋼産業全面關停了,石景山區呢確實産業空心化還比較嚴重,當時石景山區是緊抓冬奧籌辦、舉辦,包括打造新時代首都城市復興新地標這兩大機遇,加快推動了區域轉型。而經過十餘年的不懈奮鬥,石景山區現在二、三産業的結構也完成了從7:3到1:9的反轉,昔日的工業繡帶現在已經成功蝶變為城市的活力秀場。同時以服務業為主導的宜居之城破繭成蝶,實現了華麗轉身。同時呢,石景山作為老工業基地,因為轉型發展的成效比較明顯,先後五次榮獲了國務院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真抓實幹的成效明顯的城市表彰。下面我就用三句話來簡要概括一下石景山區的獨特優勢,我覺得石景山區呢,第一是轉型發展的機遇好。當前石景山區正處於融入首都發展新格局的戰略機遇期、轉型發展的攻堅期和城市復興的關鍵期,全區現在堅持以新時代首都發展為統領,也是積極融入首都發展的新格局。同時,我們以建設京西産業轉型升級示範區為契機,2019年北京市劃定了京西産業轉型升級示範區,石景山是全域都在京西産業轉型升級示範區之內,所以我們深入實施了城市更新和産業轉型這兩大發展戰略,也是統籌做好城園融合、産業融合、山水文化融合和治理力量融合四篇文章,石景山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可以説是突飛猛進,産業轉型升級的成效也特別明顯,高品質發展也是邁出了堅實的步伐,這是我覺得我們的第一個獨特優勢。我們的第二個獨特優勢就是我們經濟增長的勢頭比較好,當時呢2010年首鋼涉鋼産業全面關停,石景山區的地區生産總值僅為321.7億元,到2022年我們的地區生産總值就達到了1000.2億元,成功突破了千億元的大關。到2023年我們的地區生産總值達到了1074.8億元,我們同比增長7%,當時是增速高於全市1.8個百分點。尤其是2024年的上半年,我們的地區生産總值達到了521.5億元,同比增長了6.3%,增速高於全市0.9個百分點,這個增速呢,是位列中心城區第二、全市第四。2023年我們是結合這個數字經濟這個蓬勃發展,我們2023年數字經濟的增加值佔GDP的比重是達到了53.8,這個佔比是高於全市10.9個百分點。同時我們的每人平均和地均的GDP均位列全市第五,我們的固定資産收入,還有固定資産投資和財政收入都持續地保持了高速增長的態勢,這也為我們高水準地建設首都城市西大門和我們打造新時代首都城市復興新地標提供了強力支撐,這是我們第二個獨特優勢。第三個我覺得也是就是企業特別關注的,我覺得石景山區是區域營商環境好。石景山區確實用地面積不大,但是我們區營商環境是屬於大家一併推進招商引資。從區領導角度來講,都高度關注招商引資,關注企業的發展,全力地做好企業服務。我們呢,也是全面地落實北京市優化營商環境的系列政策,我們一年一個節點,踏踏實實地做好迭代升級。在全國我們率先推行了登記告知承諾制等多項舉措,也是打出了營商環境的組合拳,同時呢我們也是持續深化我們的創新生態保障,現在是打算全周期、全鏈條、全要素地推進教育、科技、人才融合發展,也是開展了創新型企業的引育行動,實施我們的景賢計劃,深化我們的服務包和服務管家制度,能夠構建一個多元共融的産業生態圈,吸引更多的企業到石景山來投資興業。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

全面系統了解投資北京的機遇與優勢,更好地制定在京投資發展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