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圍繞着以懷柔科學城為統領的,剛才説到的1是我們的生態涵養,3是我們剛才説的三張“金名片”,圍繞着“1+3”的融合發展,打造了與基礎研究相適應,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1123”現代化的産業體系,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這個“1123”第一個“1”是以壯大科技服務業為重點,提升對科技創新和産業發展的支撐能力,着力引進科學研究和實驗發展,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檢驗、檢測、認證、創業孵化、知識産權等科技服務産業的體系,吸引專業化、國際化的科技轉化高端人才,構建以“成果轉化服務+科技金融服務+技術經理人”,這種鏈條為支撐一體的科技創新的服務體系,全面激發創新創造的活力,加速科技服務業的在懷聚集。第二個“1”是以高端的科學儀器裝備和感測器,産業為核心,建設國家高端的科學儀器,裝備産業聚集區。這也是北京建設國際科創中心在三城一區主平台中對懷柔的一個重要的定位。我們重點引進科學儀器和感測器領域的科研機構和頭部企業,培育隱形冠軍企業,緊扣研發、投資、設計、製造、展示、交易等關鍵的環節,建設北京科學儀器和感測器産業的高地。這個“2”是指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學産業為支撐,促進創新鏈和産業鏈的深度融合,加快産業聚集,打造新能源、新材料和生命科學這兩個戰略性的支柱産業。新能源、新材料産業我們是依託懷柔實驗室,這也是我們懷柔的一個國家實驗室,以國家能源需求為導向,重點佈局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能源材料等産業,構建能源材料的産業體系。同時我們依靠這個實驗室,不斷的在打造能源迭代的技術平臺,重點發展新型儲能、輕量化材料等細分領域,以新能源技術産業化落地為核心目標,重點發展動力電池檢測、固態電池系統開發等産業,打造全球頂尖的具備應用、測試和評價功能的共用迭代平臺,以有色金屬材料、輕量化材料、節能環保材料等為方向,推進新材料産業的集約化、集群化、規模化的發展生命科學産業。我們是依託懷柔科學城內佈局的十余個生命科學領域的大科學裝置和設施平臺,聚焦醫學影像檢測和病理分析、腦科學與資訊科學細胞與基因藥物領域,打造了22萬平米的産業創新的策源地和約7平方公里的産業拓展集聚區,引進培育科技領軍企業,吸引科技創新主體産業化項目入駐。“3”是我們懷柔的這個特色産業,我們指的是高端製造、都市工業和影視文化旅游這三個特色的産業,高端製造這個産業主要是依託了福田戴姆勒的重卡項目産業鏈,佈局高端的裝備設計製造品質管控和供應鏈的體系,形成高端重卡智慧製造的基地、汽車金融服務中心、物流和車載物聯網中心等産業集群、構建産業鏈和創新鏈,深度融合的汽車産業生態,做強智慧製造汽車産業的集群,都市工業也是懷柔特別有特色的一個産業。這個産業在懷柔的基礎非常雄厚,我們也鼓勵和引導食品飲料的企業在懷設立總部、研發中心、行銷中心和結算中心。這些功能機構支援食品飲料企業,研發個性化、高端化的新産品,融入這種文化、健康和時尚的元素,提高産品的附加值,也鼓勵我們現有的這些龍頭企業建設智慧工廠示範引領區內的食品飲料企業,數字化、智慧化的發展,推動這個都市工業的提質增效。第三個特色産業就是我們的影視文化旅游産業,這個産業立足於數字賦能,以精品的IP為核心,引進和培育雙向發力,聚焦創新影視、視聽傳媒、互動演藝、數字創意、動漫游戲五大核心産業的重點佈局,重點佈局以內容生産、運營傳播、價值變現三大創新方向的這種影視文化産業。我們圍繞着這個産業打造“影視文化+”的這種産業體系,圍繞“來影都過周末”,建設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文旅特色的消費微中心,推動科技、影視、藝術、旅游等要素的深度融合推出“電影+慢生活、微旅游”的這種消費模式,打造三個“永不落幕”,一個是“永不落幕的中國節”,“永不落幕的音樂節”和“永不落幕的電影節”,開展“有一種生活叫懷柔”-“來懷柔”的這種系列活動,發佈了26條的四季精品旅游線路,建設“慢生活、微旅游”式的全域影視文化旅游新格局。
懷柔區有哪幾個重點産業?
受訪人:北京市懷柔區副區長 韋小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