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迎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 昌平在行动
昌平是首都的生态涵养区,肩负着京北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职责。环保战是持久战,一直以来,昌平全区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环保战役从未松懈。
迎接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部署会上,昌平区委书记于长辉作动员讲话,从督察内容、迎检有关准备工作及工作要求等方面进行了安排部署,强调要坚持从严从实、夯实基础、加强配合、自查自纠,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坚持把守好绿水青山作为头等大事,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昌平。
部署会着重强调了扬尘防治、农村污水治理、垃圾分类等工作,要求将好经验、好做法总结提升为制度机制,确保生态环境问题不反弹、不反复。自第一轮环保督察以来,昌平全区始终重视环保工作,部署会前后,各镇街各自召开动员会,及时学习政策精神、安排工作。
北七家镇
8月26日上午,北七家镇召开迎接环保督察工作动员部署会。会议对环保督察迎检工作进行具体部署,要求高度重视,做到责任到人,排查整改过程中,相关整改措施是否全部落实到位,要求各执法部门落实最高标准、最严制度、最硬执法,力求尽快取得实效。
镇长乔昆要求对各项台账进行全面摸排,直面突出问题、精准采取措施、迅速行动整改。镇党委书记雷海良对迎接环保督察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对于发现的新问题要立即改,要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专班,统筹协调对接中央环保督察各项任务。
小汤山镇
8月29日上午,小汤山镇召开环保督察迎检专题部署会,就第一轮环保督察情况进行通报,同时安排第二轮督查期间工作。会上强调了散乱污清理、餐饮油烟扰民、黑臭水体、清洁能源改造等八方面工作,提出高度重视、上下联动、全面检查、强化联合执法、加强迎检纪律、实行网格化管理六点意见。
镇长蒋玮指出,环保的重点问题是“见垃圾就收,见黄土就盖,见污水就清”,要拿出措施和办法,抓紧解决问题,以最好的状态对生态环保负责。
南口镇
9月1日,南口镇召开环保督察迎检工作部署会。会上强调了四点意见:一是要深化思想认识,增强行动自觉。二是要压实各方责任,狠抓工作落实。三是要坚持严字当头,精准追责问责。四是要强化自身建设,厚植生态优势。
南口镇将以最坚决的态度、最务实的举措、最硬朗的作风,将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迎检工作切实做到位。
马池口镇
9月2日,马池口镇召开工作部署会,就迎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工作进行了具体工作部署。会上强调,环保工作应强化责任担当、做好分工协作、突出问题导向,确保整改实效。
镇党委书记张海岩指出,要着重做好“回头看”、“防反弹”工作,对突出问题进行自查自纠、全面排查整改、发现问题立行立改、边督边改,不打折扣地将交办问题整改到位。
天北街道
9月2日下午,天北街道召开迎接中央第二轮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部署会。
办事处主任李刚强调,要将此次督察工作视为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推动街道生态环境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的有利契机,强化整改,杜绝反弹,对此前督察中反馈的重点问题进行再查再纠。另外,要边督边改,抓好落实。街道上下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全力做好各项工作。
崔村镇
9月13日上午,崔村镇召开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再动员再部署工作会。镇长曾文涛提出三点工作要求。一是高度重视,提高站位,紧张起来,立即行动。二是摸清底数,彻查隐患。三是建立台账,立行立改,确保整改质量。
镇党委书记冉灏强调崔村镇面临的紧迫形势及现状情况,并做再动员讲话,要求转变纪律作风,杜绝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二是冷静沉着,实地到现场查看,将工作压实压细。三是统筹兼顾,一体推进人居环境、安全生产、疏整促等重点工作。
2020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2020年以来,昌平区生态环境局坚持方向不变,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全面开展辖区内大气、碧水综合治理工作,努力让昌平的天更蓝、水更清,生态环境更优美。
蓝天保卫战
在位于沙河镇丰善村职工住宅项目施工工地,昌平区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正在对该工地进行检查,核实工地现场作业区域是否安装焊烟净化器以及工地生活区域员工食堂油烟净化设施是否正常。
经检查,该工地在室外切割、焊接过程中使用焊烟净化器,可以达到净化污染物的效果,食堂油烟净化设施可以正常使用。
除了针对辖区内在施工工地的执法检查,区生态环境局还联合了昌平交通支队,加大对柴油车的检查力度。
在中央财经大学沙河校区路口,执法人员正在对过往的柴油车尾气排放情况和OBD(车载排放诊断系统)进行检查,对尾气排放不合格的车辆交由交管部门按照“公安处罚,环保取证”的执法模式进行处罚。当天,共检查柴油车50余辆,处罚环保不达标车辆9辆。
碧水攻坚战
打好蓝天保卫战的同时,昌平区生态环境局持续推进碧水攻坚战。
在京密引水渠昌平段,区生态环境局监测人员正在对该河流进行取水采样工作。取样后,监测人员对水样进行预处理,加入固定剂,确保样品时效性,防止干扰实验结果。
送回实验室后,实验人员将根据流转对化学需氧量、氨氮、PH、总磷、总氮等样品分析,为了解昌平区水环境现状及变化趋势做好数据支撑,推进辖区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下一步,昌平区将坚持问题导向,加大巡查频次,在全面推进落实昌平区水污染防治各项重点任务,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
督查组进驻期间,昌平区坚持问题导向,“边督边改”。接到督察组转办的信息后,闻声而动、接诉即办,快速解决居民关心、关注的环境问题。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确保办理质量,让群众满意。
9月2日,昌平区崔村镇接到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的信访举报件:位于崔村镇京密引水渠南侧和北侧,分别存在建筑材料乱堆乱放和小商贩在违法建筑内售卖建筑材料的问题,影响环境,希望能清除建筑材料,并拆除违法建筑,恢复绿地。
经核查,京密引水渠南侧地块土地性质为一般农用地,面积为23.17亩,由个人承包,临时堆放有钢管钢筋、杂物等;北侧地块并非绿地,土地性质为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1.61亩,由个人承包,建有临时活动房,堆放钢材等建筑材料。
接到转办件之后,崔村镇政府立行立改,利用2天的时间,对2处地点的2000多吨的建筑材料进行了集中的清理和外运,拆除私搭乱建300余平米。目前位于崔村镇的2处地点已清理完毕,空地上还苫盖了滤网,减少扬尘污染。
下一步,昌平将继续保持行动高效,解决群众身边的问题,着力创设更为宜居、便捷的生活环境。(隋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