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市直机关共青团“喜迎二十大、深学青运史、永远跟党走”主题团日活动(第五期)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举办。
主题团日活动注重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学习党史团史与强健体魄、志愿服务相结合,自5月5日持续到6月30日,共9周时间,组织市直机关40周岁以下青年参加。
线下活动主要利用每周四中午12:30至1:30的时间,在行政办公区健身步道附近设立专题展板,更新设置9期学习内容,组织机关青年通过学习知识、互动答题等方式学习青运史。线上活动通过首都之窗“市直未来呈”平台设置活动专题,形成线上线下融合联动。
主题团日活动分别围绕“启”“护”“骑”“行”“读”“歌”“咏”“联”“颂”9个主题开展,本期活动以“读”为主题,在市政府1号楼南侧广场附近设置学习路线,组织团员青年学习浏览青运史专题展板,诵读重点内容,交流学习体会。
活动中,团员青年踊跃答题,积极参与诵读共学青运史,让我们一起欣赏他们的风采吧!
市政协
朗读者:何铁、柳欣、崔琦、刘倩君、王锐、高冲、万碧波
建党建团中的青春能量
在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筹建之初,陈独秀根据俄共(布)的经验和中国的实际情况,明确指出,要“组织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为中共的后备军,或可说是共产主义的预备学校,这个团的上海小组预计最先有30多人参加,他说这在苏俄叫作少年共产党,在中国则可命名为社会主义青年团,加入的条件不可太严,以期能吸收较多的青年”。
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后,8月22日,陈独秀即委派共产党发起组中最年轻的成员俞秀松等在新渔阳里6号组建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为了招募更多有志青年,1920年9月28日《民国日报》头版登载《外国语学社招生广告》:“文法课本由华人教授,读音会话由外国人教授,除英文外各班皆从初步教起……日内即行开课,名额无多,有志学习外国语者请速向法界霞飞路新渔阳里6号本社报名。”这座典型的石库门民居,门前挂出校牌,楼上是办公室和宿舍,楼下是教室和饭堂。学员获得的第一册理论教材就是由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该社实行半天上课和半天实践制度。在学员眼中,这所中共早期组织开办的第一所培养青年革命者的学校实为俄文专修馆或留俄预备班。(朗读内容摘自《中国青年运动一百年》)
市总工会
朗读者:黄晨
以“革命”的名义集结青年
1926年3月18日上午,北大、师大、清华等80余校学生和总工会、总商会等140多个团体5000多人在天安门前举行反对八国通牒的国民大会。会场上悬挂着17日受伤代表的血衣,上书“段祺瑞铁蹄下之血”八个大字。会后组织了以北京大中学生为主的2000多人的请愿团,前往铁狮子胡同执政府请愿。群众沿途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段祺瑞”“废除不平等条约”等口号。请愿队伍进入执政府门前广场时,段祺瑞执政府卫队突然向请愿群众开枪射击,并用马刀、大刀、铁棍向群众大肆施暴,持续了半小时之久。当场有47人被打死,200余人被打伤。这就是“三一八惨案”。被鲁迅称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三一八惨案用血的事实教育了中国青年。3月21日,中华民国学生联合会总会发出《为日舰炮轰大沽段祺瑞屠杀爱国学生宣言》,之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也发出《为段祺瑞屠杀爱国学生告全国青年》书。3月23日,上海学联召开代表大会,决定自24日起,各校罢课四天,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哀悼三一八惨案中的死难烈士。与此同时,天津、广州、长沙、武汉、桂林、南昌等地也纷纷组织“京案后援会”,召开“声讨段祺瑞惨杀北京民众大会”,并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活动,从而形成了一次广泛的群众革命运动。(朗读内容摘自《中国青年运动一百年》)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朗读者:张泽林、杨子艺、石尚、赵梓焱
改变“一穷二白”面貌的突击队
张百发钢筋工青年突击队于1954年建队。当年3月,北京市第六建筑工程公司承建北京地质学院和北京航空学院工程的第一工区决定建立由张百发、杨福林、邓闯生等12人组成的张百发钢筋工青年小组。这一年,张百发只有19岁。当时,没有钢筋工的活儿,这个钢筋工青年小组的第一项任务是挖下水道。在开工典礼上,他们提出:“向中国人民志愿军学习,哪里有困难,就到哪里去。”第一天他们就突破了每人每天2.5立方米的定额,每人平均挖土方7立方米。在挖到4米深时,出现了流沙,塌方很厉害,扬土就更费劲。队员们的双手磨出了血泡,但谁也没有停止工作,终于200%地完成了任务。
“一五”期间,他们转战北京和外地很多工地,承担834项任务,其中832项都非常出色地完成了。他们根据生产需要,又学习掌握打混凝土、白铁工、水暖工的技术,基本上做到了“集体全能”,有效地减少和避免了窝工等问题。全市青年突击队掀起了“学张百发队,赶张百发队”的热潮。张百发青年突击队1954年被评为北京市建筑业模范小组。1955年他们作为先进集体参加了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得到团中央授予的“朝气蓬勃,永远前进”锦旗。1956年和1959年,这个队两次被选为全国先进集体。(朗读内容摘自《中国青年运动一百年》)
市直机关团工委
朗读者:雷杨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朗读内容摘自《中国青年运动一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