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调解机制 助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日期:2025-04-14 16:43    来源:北京市司法局

分享:
字号:        

  北京市朝阳区综治中心接受区房管局和当地法庭申请,对某街道某小区业主拖欠物业费案进行案前调解。为对接业主时间,调解员多次在晚上前往社区,开展调解工作,前后历时两个月,最终达成协议,二十余户业主共交纳拖欠物业费114万元,困扰属地一年多的新旧物业交接问题得到解决。

  在张女士与李先生的非婚生子抚养纠纷案中,调解员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引导当事人就抚养费达成一致,在短短半天时间内,双方达成协议,并进行了司法确认,这位只有四个月大的当事人的未来生活,有了保障。

  综治中心成功调解了一起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彭某拖欠105名农民工80余万元工资,整个调解过程持续到当日深夜,最终彭某于当日24时结清了所有欠款,105名农民工拿到了工资。

  自2024年6月北京市朝阳区开展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以来,朝阳区司法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基础性作用,持续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高位统筹

  打造矛盾纠纷化解前沿阵地

  自综治中心筹备建立以来,朝阳区司法局主要领导每周调度,调解工作科全部人员常驻区综治中心开展工作,并建立了周会商研究机制、周通报机制、重点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业务培训指导机制和案卷评查机制。梳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流程,对街乡、部门、法院三个渠道提交至综治中心适用于调解的矛盾纠纷进行签收派单,分配调解力量开展调解,并对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的各种情况进行后续的流转,实现闭环管理。自2024年6月朝阳区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以来,全区各级各类调解组织已累计调解案件15035件,调解成功11006件。

  夯实基础

  不断加强调解工作保障力度

  朝阳区有着丰富的法律服务资源,共有27423名执业律师和1374家律所落户朝阳,分别占北京市的53%和38%。为提升全区调解工作质效,朝阳区司法局充分挖掘律师资源优势,出台《北京市朝阳区律师参与调解工作规则》,广泛招募律师参与全区调解工作,不断提升人民调解员队伍专业化水平,先后有1300余名律师报名,与街乡和村居法律顾问、“五老人员”共同组成了专业化的调解员队伍,已累计调解成功各类案件6000余件。

  领域扩展

  不断提升行专调解组织规范化水平

  结合朝阳区矛盾纠纷实际情况,朝阳区司法局联合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在道路交通事故、物业纠纷管理、劳动争议、房屋租赁、医疗纠纷等重点领域指导成立了14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除刚设立的生态环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正在逐步完善各项工作外,其余均已完成规范化建设并实体化运行,为承接本行业本领域以及人民法院、各乡镇(街道)流转的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畅通了案件流转渠道。

  优化流程

  探索非诉讼化解纠纷“朝阳模式”

  依托诉前人民调解委员会推动成立朝阳区非诉讼纠纷化解中心,在全区范围内选取骨干调解力量进驻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发挥人民调解“成本低、周期短、风险低、灵活度高”的优势,为当事人提供人民调解、法律咨询、司法确认等全方位的法律服务,推动矛盾纠纷以非诉讼形式化解。自成立以来已累计受理咨询7042人次,调解登记3011件,调解成功1098件,调解成功率36.46%,司法确认353件。便捷高效的调解服务,为当事人化解纠纷减少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机制创新

  推动人民调解向刑事案件治理领域延伸

  朝阳区司法局积极探索检调对接机制建设,联合朝阳公安分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开展轻微刑事案件中民事纠纷调解工作,成立了轻微刑事案件解纷中心,已调解案件27件,涵盖了盗窃、故意毁坏财物、故意伤害、诈骗、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多个轻罪类型,成功率达85%,半数以上案件均作出不予起诉的决定,取得了节约司法资源、快速推进诉讼进程、修复社会关系的良好效果。

  服务大局

  构建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服务体系

  朝阳区发挥法律服务资源统筹优势积极助力国际仲裁中心建设,打造涉外法律服务平台,先后引进北京仲裁委员会/北京国际仲裁院、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北京代表处落户朝阳,并联合北京市司法局与中国政法大学就建设涉外法治基地达成合作意向。持续推进商事调解试点工作,设立三家商事调解组织,提供分级分类和差异化、个性化的调解服务,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