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2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亮:
近年来,我们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积极发挥首都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总量3.7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6722.4亿元,双创历史新高;接待入境游客近400万人次,同比增长近2倍。
具体举措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制度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出台《关于推进北京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意见》,以七个方面26条举措推动将北京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2024年发布的《北京市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推进“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融合发展。出台《北京市关于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布优秀案例、特色线路,推动非遗元素有机嵌入旅游场景。
二是文化资源活化利用更加充分。坚持保护第一,把文旅融合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统一起来。“十四五”以来,首创推出“漫步北京”计划,引领全网city walk旅行方式兴起,共推出500多条“漫步北京”主题游线路,推动核心区文化探访路建设,“骑游中轴线”“骑行打卡胡同小店”成为核心区漫游的“新方式”。认定发布100家北京市文化旅游体验基地,推出三大片区17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更好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推出400余公里“京畿长城”国家风景道,积极推进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和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
三是旅游发展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坚持以文化为魂引领旅游发展,加强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建设,推出人文、建筑和时尚相融合的城市漫步线路。培育并打造了14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5个全域旅游示范区和7个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1个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3个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和1个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环球主题公园盛大开园,与首钢园、亮马河、模式口等共同成为北京文旅新地标。“北京礼物”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四是融合发展的基础环境进一步优化。统筹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实现审批服务事项“一件事”办理,规范文化和旅游市场秩序,推进综合监管,治理“黄牛”倒票、强迫购物、不合理低价游等突出问题。推动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融合发展,培育主客共享的高品质公共空间。不断推进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数字化,持续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和设施运营管理平台,目前市、区、街乡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已实现重要数据互联。
五是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更加活跃。连续举办“欢乐春节”“北京之夜”等文化品牌活动,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留下足迹。每年举办全球吉庆生肖设计大赛、北京国际音乐节、北京新年倒计时等品牌活动。赴西班牙、意大利等26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你好,北京”文旅交流活动,不断提升北京文旅国际影响力。牵头起草《北京市优化入境旅游服务专项行动方案》,建立健全入境旅游服务体系,入境游加快恢复、持续向好。入境、出行、住宿、游览、购物、支付等便利化服务得到全方位改善。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会员数量已从最初的58个发展至当前的246个,覆盖全球86个国家和地区,国际论坛会议、国际学术研究以及跨国节庆活动、赛事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