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在全面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推进琉璃河遗址等保护重点项目的有关情况

日期:2025-10-30 11:16    来源:北京发布

分享:
字号:        
  • 56
  • 56

  北京市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褚建好:

  北京历史悠久,文脉绵长,保护、传承、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是赓续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应有之义。“十四五”时期,我们秉承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使命担当,积极发挥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工作机制优势,坚持保护第一,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全力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取得了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等一批标志性成果。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为处理好城市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北京经验”。

  一是坚持高位统筹。建立央地协同、市区联动机制,树立“一盘棋”思想共同推进申遗保护工作。将中轴线申遗保护纳入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重点任务,通过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会议机制高频调度,推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二是坚持法治保障。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构建了规范有效的保护管理机制,制定实施北京中轴线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建立并完善了整体保护体系。以中轴线申遗有力带动重点文物、历史建筑腾退以及周边环境治理,太庙、天坛等文化遗产得到更好保护,正阳门箭楼、先农坛神仓院、庆成宫等文物建筑实现向社会开放。

  三是坚持公众参与。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建立起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机制,聘请热心市民成为中轴线文化遗产监督员、志愿者,切实保障了公众参与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权利,吸纳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厚植民意基础,形成工作合力。

  四是坚持科技创新。利用大数据、数字孪生等科技手段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推动文物保护成果创造性转化。建立数字孪生中轴线,为中轴线遗产要素的监测、保护与利用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空间数据底版。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建设“数字中轴”,开创了数字化技术全程参与文化遗产申遗保护的先例。

  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是北京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十四五”期间,我们以中轴线申遗为牵引,以“一城三带”为抓手,在推动琉璃河遗址等其他重点文物保护方面也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琉璃河遗址是我国发掘时间最长、面积最大、内涵最丰富的西周封国遗址。为加强琉璃河遗址保护,北京市提出“将琉璃河遗址打造为北京下一个申遗项目”。2021年,我们在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下增设琉璃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专项建设组,有力统筹推进相关工作。琉璃河遗址保护规划公布实施,琉璃河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大力推进遗址公园建设,完成方案国际征集。持续开展考古发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2021年出土的作册奂器组合中的铭文“太保墉匽”,实证了北京三千多年建城史;通过高精度人类全基因组测序,在国内首次重建商周考古领域的家族树,成为研究西周燕国家族关系和社会结构的重要突破,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积极开展价值研究,目前已成功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申遗前期工作正在全面推开。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北京作为千年古都和全国文化中心优势,在加强历史文化遗产整体性、系统性保护中展现新作为新担当。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