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做法和成效?

日期:2025-09-26 16:47    来源:北京发布

分享:
字号:        
  • 1
  • 1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继红: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抓手,是推动我国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关键支撑。“十四五”期间,我们坚持创新与应用并重,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高地。

  一是高标准建强新型研发机构,筑牢创新“策源地”。持续建设4家人工智能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差异化布局大模型、通用智能体、科学智能、超级产业智能等多元技术路径,产出一批国际领先的原创成果。如,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发布全球首个原生多模态世界模型,推动人工智能从数字世界迈向物理世界。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持续探索价值驱动的小样本学习,发布全球首个通用智能体“通通”。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联合深势科技打造全球首个覆盖科研全流程的AI科研平台“玻尔空间站”。中关村人工智能研究院聚焦“极基础”“极应用”,打造超级产业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二是前瞻布局前沿颠覆性技术,把握发展“主动性”。芯片方面,我刚才提到的人工智能光芯片,它是全球首款,可以将神经网络的训练速度提升10倍;同时,我们积极支持研制首个基于可重构架构的晶圆级芯片。算法方面,研发全球首款类脑脉冲大模型,相较于主流架构,大幅提升推理能效;智谱、月之暗面等企业的最新模型在全球开源模型榜上位居前列,快手可灵、生数Vidu文生视频模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是系统夯实底层基础设施,加固产业“硬底座”。算力方面,出台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持续提升智能算力供给能力。实施算力券、智能券等补贴计划,降低企业研发成本。数据方面,打造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完善高价值数据生产组织机制。推动智源研究院上线北京人工智能数据运营平台,数据总量超2000TB,服务500多家企事业单位。

  四是不断深化垂直领域应用,激活落地“新动能”。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重点围绕科学研究、教育、医疗、金融、法律等领域,构建由行业主管部门和各区牵头的“一委一业、一区一品”应用发展格局,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建设医疗领域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形成面向精准诊疗和生物医药制造领域的全流程AI服务体系;建设国家级法律大模型创新平台,为全国法院和各类法律场景提供AI赋能。

  五是持续优化产业创新生态,畅通发展“全链条”。人才培育上,实施“智源学者计划”“通计划”等,打造世界一流人工智能人才培养高地。资本扶持上,成立百亿规模市级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累计完成投决项目47个,投决金额43.05亿元,带动数百亿社会资本投资。交流合作上,部市联动,举办“人工智能能力建设研讨班”,来自35个国家的37位代表在京集聚,共商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与国际合作;建设中关村自主大模型产业联盟,助力企业高效开拓国际市场;举办“智领未来”人工智能系列活动,通过中关村论坛等平台链接全球资源,营造开源开放的人工智能创新生态。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发挥北京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优势,以聚才之力筑根基、以改革之勇破壁垒、以创新之锐攀高峰,不断引领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深度融合,全力推动北京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