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张耀天: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为推动科研平台项目聚焦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主任务,市教育两委坚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注重教育、科技、人才等各部门科研平台项目布局的系统性和区分度,支持各类平台项目错位、互补、协同发展。刚才也提到,市教育两委围绕创新链不同环节与人才成长不同阶段,对原有科研平台项目进行优化整合,将原有的12个科研平台项目,优化整合为5个科研平台和3个科研人才支持项目。
科研平台围绕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创新链不同环节,布局建设北京研究中心、北京实验室、北京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中心、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5类平台。
其中,北京研究中心支持战略科学家开展“从0到1”原创探索,北京实验室推动学科交叉与未来产业培育,高精尖创新中心聚力攻关“卡脖子”技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中心推动构建自主知识体系,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加速科技成果“从1到10”转化。科研人才支持项目则围绕人才成长规律,则覆盖不同成长阶段科研人才。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重点支持40岁以下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校青年人才开展前瞻性、引领性科学研究;基础研究人才项目,长期稳定支持35岁以下具有创新潜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开展高风险、非共识前沿基础研究;新进教师资助计划,是高校新进青年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的第一桶金,目的就是激发并保护他们从事基础研究的兴趣和热情,不断成长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生力军。下一步,北京市教育两委也将进一步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助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