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社区专员”居民身边解难题
在街道机关工作了11年,两周前,东城区东直门街道城建科科长徐为本的办公桌换了地方,这次,直接“搬”到了新中街社区居民中间。
“我是街道派驻社区的‘社区专员’,我的任务,一方面要把党的方针政策带下去,一方面要把居民身边的难题带上来,想方设法解决。”说起自己的新身份,徐为本解释。
落实全市“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实施意见,东城区在三个街道试点“大部制”改革,原来向上级单位对口设置的25个科室,整合成了以问题为导向直接服务居民的6个部。同时,选拔正科级干部担任“社区专员”,加强社区力量,更好地解决居民身边难题。
5月21日,东直门街道10个社区的10位专员,全部到岗。
徐为本被派驻到了新中街社区。这个社区有电动车、三轮车100多辆,但没有停车棚,停车一直是难题。车辆乱停乱放不但影响通行,电动车停放不当还容易引发火灾,威胁社区安全。此前环境整治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居民建停车棚的呼声一直没落实。一报到,徐为本就开始张罗这件事。
“首先要解决选址的问题。居民有需要,但又不希望建在自己家旁边,这就需要做细致的居民工作。”徐为本说。到社区报到以来,他就不断地找居民聊,听大家的想法,也解释自己的思路。
日前,徐为本又和安装电动车充电桩的公司见了面,打算在停车棚里安装自动充电桩,彻底解决充电导致的安全隐患。
从机关到社区,徐为本忙忙碌碌,却乐在其中。
“走到居民中去,能了解他们的真实诉求,通过自身的努力为大家解决困难,能拉近和居民的关系,提升政府形象。”徐为本说,“踏踏实实做点儿事,自己也特别有成就感。”
徐为本是东直门街道10个“社区专员”之一。专员下社区做什么、怎么做?作为试点街道,东直门也在摸石头过河。
“首先,专员是宣传员,下去以后要传达党的声音;第二,他们要把党员队伍建设抓起来;第三,要维护百姓利益,社区办不了、解决不了的难题,专员要想办法协调解决。”负责“社区专员”管理的东直门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许双乐表示。
过去,由于职责不清,社区有事找科室,科室之间互相推诿,很多问题解决不及时、不到位,群众不满意。“社区专员”下去以后,对政策的把握更到位,对街道各部门职责分工更熟悉,居民和社区有不清楚的问题直接找专员,解决问题的效率会提高。
同时,社区专员还要整合资源,利用在街道工作积累的资源直接服务社区和居民,还可以抱团解决共性问题。
“一个专员可以对着10个社区,10个专员也可以对一个社区。”许双乐解释。比如,城建科科长担任专员,可以把城建工作的经验用来解决10个社区面临的共性问题。同时,10个专员也可以组团,共同为某一个社区破解难题。
上周,东城区为三个试点街道30名社区专员组织了为期一周的培训,上午讲课,下午座谈、参观。“社区专员”该怎么干?专家、街道和社区干部、“社区专员”、居民一起出谋划策。
“街道‘大部制’改革不是改头换面,而是脱胎换骨。以前,街道为社区居民解决问题的时间精力不够,方式方法不多。改革就是要把街道从应对上级职能部门布置的任务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精力、时间用于为居民服务。”东城区编办主任邵惠安表示。相信随着“社区专员”来到居民身边,居民反映问题的渠道更畅通,街道服务居民的能力越来越强。(于丽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