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玉兰:与鸡毛信同生共死

日期:2025-08-23 16:33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
字号:        

黄崖关民俗博物馆内,卢玉兰送鸡毛信时住过的民居内景。

黄崖关民俗博物馆内,卢玉兰送鸡毛信时住过的民居内景。受访者供图

1944年卢玉兰“未能送达的鸡毛信”的背面。

1944年卢玉兰“未能送达的鸡毛信”的背面。

  天津蓟州黄崖关长城脚下,两间红色屋顶的民居庄严肃穆,民居内保持着抗战时期生活场景。墙壁上的镜框里镶嵌着一位普通农村妇女的照片,她目光坚定,精神抖擞。她,就是9岁起为八路军送情报的卢玉兰。这两间民居,正是她在京津冀交界地带送鸡毛信时歇脚的地方。

  卢玉兰的儿子,60岁的黄崖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史贺东说:“从母亲留下的鸡毛信里,我读懂了忠诚。”

  曾被父亲误解为叛徒

  1929年10月,卢玉兰出生在河北省兴隆县茅山跑马场乡石门台村。卢玉兰的母亲有文化,常为八路军代写情报书信。其三姨和四姨以及大舅都参加了八路军。

  全面抗战爆发后,石门台村被日寇侵占,9岁的卢玉兰主动要求为八路军送情报。一开始,组织只让她送些小物品,没想到她每次都能顺利完成任务。

  1941年,石门台村被日寇划为无人区,卢玉兰家的房子两次被烧,5岁的弟弟被杀害。父母带着12岁的卢玉兰投奔一山之隔的黄崖关村亲戚家。

  1944年,黄崖关村群众暗中为八路军做鞋袜,需要有人做联络工作。村里的伪保长李纯林,真实身份是我党地下党员。有一天,他找到卢玉兰并请她当联络员,一听说是为打鬼子,卢玉兰斩钉截铁地答应下来。

  卢玉兰的第一个任务——每天晚上挨家挨户走访,分任务、看进度,收集军鞋、军袜。

  看到女儿每天晚上都往外跑,卢玉兰的父亲起了疑心。无论父亲怎么询问,卢玉兰就是不说在干什么,被父亲误解为叛徒。直到解放后,父亲才知真相。

  “为了便于工作,母亲认李纯林夫妇为干亲,往来频繁,很多人不了解实情,以至于母亲的入党申请直到1953年才被批准,那年母亲24岁。”史贺东说。

  传递情报机智灵活

  1944年下半年,卢玉兰开始为八路军和地下党传送鸡毛信。鸡毛信源于中国古代的“羽檄”传统,抗战时期,八路军将其改造为“军中快递”——插一根鸡毛表示“急件”,两根为“特急”,三根为“十万火急”。

  当时,八路军主要在兴隆县的山沟里与日寇进行游击战。“母亲传递情报机智灵活,曾成功将鸡毛信送达八路军指挥部。她用的办法挺多:将情报藏在衣服内衬里、补丁里,鞋底鞋垫里,头发卷里;常常挎个篮子,背个包袱、柴火捆之类的,实际上里面都有内容;扛个锄头,拿把铁锨或铁镐,将情报藏在木柄内挖好的小洞里;蔬菜水果成熟了,就挖好洞,把情报藏在里面,再把挖下来那块原封堵上……有一次,母亲把情报藏在蜜梨里了,过岗楼时,趁士兵抢蜜梨吃,悄悄护住剩的那颗带出去。后来得了灵感,专门带些烂水果,把情报放进里面……”史贺东说。

  有时候关卡过不去,送信就得爬西山。史贺东指着村西的大山说:“先要翻越城墙,再爬西山,根本没有路,山不仅陡峭而且荆棘丛生,一边走一边扒拉,全是带刺的树窠子。难走不说,关键是经常有野狼出没。母亲送信时遇到过几次,第一次遇到时吓坏了,月黑风高,母亲不得不爬到树上,才躲过一劫。”

  “未完成的任务”

  卢玉兰一次次出色完成组织交办的送信任务。但是,在她的情报生涯中却有一件“未完成的任务”。

  1944年麦收时节,小平安村地下党小组长刘志强交给卢玉兰一封贴有一根鸡毛的情报,叫她送给黄崖关片区地下党支部书记张文林。

  卢玉兰到张文林家三趟,都没见到张文林。她迅速返回小平安村向刘志强做了汇报,然后又回到黄崖关村等张文林。刘志强向组织反馈后得知,由于叛徒告密,张文林已被日寇杀害。随后刘志强秘密转移。

  鸡毛信没能送出,卢玉兰不能拆开看内容。没接到上级指示,她也不能随意将信销毁。为了保护党的机密,她把这封信藏在针线笸箩底层。这一藏就是71年。2015年,卢玉兰的女儿无意中发现了这封信。当时是折叠状态,长宽三、四厘米左右,半个火柴盒大小。信的正面写着:小平安村组织汇报

  1.在这一期召开党员小组会两次,内容如下,开会讨论三个问题:(1)全党学习政策,每个党员都要明白党员的责任与义务。(2)自我批评会,党员干部互相提意见,介绍个人的优缺点,表扬优点,批评缺点,全体党员都很积极。(3)后开的讨论会,发表个人的问题与意见、全村中的各种问题。

  2.第二次小组会,这次政府预征秋麦,号召全体党员深入群众,做领导工作,要起带头作用,保证完成预征数字,还要做除(锄)奸工作、防备地富和反动分子造谣与破坏,保证工作顺利。这是吾村党员所领的工作。以下并无别事,下次再报。

  “母亲这时才看到信的内容。”史贺东介绍,“母亲端详许久猛然想了起来,说,这是我当年没送出去的鸡毛信,收信的同志遇害了,为了安全起见,我就把信封烧了,只留下了信瓤。”

  这是一封32开纸大小的鸡毛信,背面画有6只鸽子,其中一只默默伫立,其他5只展翅飞翔。“母亲说,我们只管送信,不能问情报内容。不过6只鸽子也是情报,我送过的信中几次都画有鸽子,每次的数目不一样,样子也不一样。”史贺东介绍。

  新中国成立后,卢玉兰担任黄崖关村党支部副书记兼妇代会主任等职务,曾获天津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50多项,一直工作到73岁才退休。2020年5月,卢玉兰因病去世,享年91岁。在史贺东家,卢玉兰的奖章、证书装了满满一盒子。

  如今,史贺东带领村民继承和发扬卢玉兰抗战精神,把对党的绝对忠诚融入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征程中。(韩梅)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