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绿色生态链 破解“落叶季”难题 林场“黑土”育出赤松茸

日期:2025-10-20 09:31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
字号:        

永乐店林场工作人员展示已经成熟的蘑菇。

永乐店林场工作人员展示已经成熟的蘑菇。(陈强 摄

  秋风掠过京津冀交界处、通州区永乐店集体林场的4万多亩林海,椿树、松树的枝叶簌簌作响。再过不久,这片全市平原生态林养护面积最大的林场,将迎来一年一度的“落叶季”。与往年不同,2025年落地的2000多吨枯枝落叶将开启一场“重生之旅”:经粉碎、发酵变身“黑土”有机质,既能孕育出肥美的赤松茸,还能为2026年的药材田“加餐”。

  这场“黑土实验”已悄然启幕。在新西庄村南侧的椿树林中,机器轰鸣声打破了林间宁静。园林工人正操控着大型粉碎机,将枯树枝送到进料口,转瞬之间,原本虬结的枝干变成了指甲盖大小的颗粒。

  工人指着不远处的一台设备说,这只是“粗加工”,之后还得用小机器再磨一遍,磨成更细的粉末才好发酵。机器旁边,已堆起半人高的细粉堆,浅褐色的粉末间还夹杂着细碎的叶子。靠近一闻,有淡淡的草木香。

  “这些设备都是林场自己的家当,今年我们还找了专业公司合作,等枯枝落叶大批量下来,大型粉碎机会直接进林子作业,到时候粉堆能堆得像小山似的。”永乐店集体林场场长赵洪涛踩着林间松软的腐殖土往发酵区走。

  穿过一片杨树林,林间空地上铺开了薄膜,膜下鼓鼓囊囊的。掀开一角,看到细密的枝叶粉末。“这里面加了益生菌,温度、湿度控制好了,最快一个月就能变成有机质。”赵洪涛说。用手扒开粉末,触感温热松软。2025年,林场已经设置了51处这样的发酵区,能同时处理上百吨园林废弃物。

  2025年夏天,林场已成功完成一轮“黑土实验”。在一片松树下,见到了实验的“成果展示区”:林间空地上铺满了深浅不一的有机质,浅黄色的是刚发酵好的,深黑色的已接近天然黑土,上面还盖着一层麦秸秆保湿。

  蹲下身拨开麦秸秆,一簇簇赤松茸正从有机质里冒头,最大的菌盖已有半个手掌大,菌柄粗壮饱满。“这一茬能采到11月底,冬天盖上膜保温,明年3月还能接着长。”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摘下一朵赤松茸,“虽然亩产只有4000斤左右,是大棚种植的六成,但咱们这不用额外施肥,也不用精细管,投入少还环保。”

  林地里,几根插在有机质里的温度计格外显眼——红色的液柱停留在15摄氏度左右。“这是我们的‘土办法’,方便随时看温度。”工作人员笑着说,现在“黑土实验”刚起步,先摸索经验,等2026年规模扩大了,再上更专业的监测设备。

  2025年,永乐店集体林场的食用菌种植面积只有12亩,随着“黑土实验”不断推进,2026年这些由枯枝落叶变身的有机质,不仅要撑起更大面积的蘑菇田,还要为2000多亩药材田提供养分。“枯枝落叶在林子里就能‘重生’,还能产出蘑菇、滋养药材,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赵洪涛望着林间的试验田,眼里满是期待。(陈强)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