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志愿者参与社区环境治理。杨庄街道供图
2024年以来,通州区杨庄街道打响“红杨先锋”基层治理品牌,动员居民志愿者、辖区单位和商户等两万余人积极参与到社区治理中,解决了小区停车难、筒子楼安全隐患治理等一批困扰辖区的重难点问题,并吸引了不少青少年志愿者加入到社区家园的建设中来。
老小区“抠”出近200个车位
杨庄街道所辖地区是通州的老城区,紧邻通州万达,地铁一号线在这里设有通州北苑地铁站。辖区的老旧小区较多,交通枢纽周边小区密集,存在基础设施老化、居民诉求集中、物业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
为了补短板、提质增效,街道以“热线+网格”治理模式为基础,构建了“红杨先锋”社会治理品牌,推动党政群商社多元共治,形成居民参与、激励反馈、资源“造血”与服务供给的良性循环。
在新华联家园南区小区,小区内公共配套设施不足,登记车辆达2161辆,但小区内机动车停车位只有938个,居民停车十分困难。为解决居民诉求,街道邀请通州区发改委、区园林局、区城管委、区住建委等职能部门和居民一起开展联合“会诊”。最终,在确保消防通道畅通的前提下,通过内迁绿化带扩宽主路,在小区内硬是抠出了180个车位,取得了良好效果。
2024年,社区进一步开展停车治理二期工作,聚焦小区人流和车流最密集的五号楼,将五号楼前一块废弃的空地利用起来,硬化单元门前坑洼不平的道路,同步调整绿化带,又“抠”出了12个车位。
新华联家园南区社区党总支书记刘洪娟介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利用‘红杨先锋’党建品牌搭建议事协商平台,邀请各楼门长、志愿者参与进来,收集意见、反应诉求,同时他们还可以在‘红杨先锋’积分平台积累积分,增加了大伙参与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机制,我们在挖潜车位的同时,积极听取民意,将五号楼前的路灯、无障碍坡道进行了更新,车位旁的一处小型游乐区改成了社区的议事园,改造后的效果得到了居民的一致认可和称赞。”
消除筒子楼楼道隐患
通过发动社会力量,一个长期困扰街道的筒子楼安全隐患问题也得到妥善解决。在杨庄街道怡乐园社区,坐落着3栋1970年左右建成的筒子楼,是过去北京探矿机械厂的宿舍。楼道内多年存放的杂物、杂乱老化的电线等等,给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楼道堆满了各类杂物,甚至还有部分人圈占楼道,将公共空间改成个人的。楼道里最窄的地方,需要侧着身过。”作为筒子楼的老住户,张超在这里生活了15年。
2024年9月,针对这块难啃的“硬骨头”,街道下定决心开展集中治理。然而,工作刚开始推动,就遇到了阻力。“刚开始听说街道、社区要开展集中整治,我从心里并不支持。我们在这里生活了十几年,没有出现过安全事故,干嘛要这么大费周章?”张超说。
面对居民的质疑,街道联合社区利用“红杨先锋”智慧动员体系,邀请北京探矿机械厂后勤部门和物业单位加入治理队伍,利用厂区职工人熟环境熟等优势,积极做好职工家属的动员工作。社区党员、“红杨先锋”志愿者以及工作人员也每日上楼,带着问题开展座谈研讨,广泛开展入户宣传、耐心劝导,慢慢让越来越多的居民转变了思想。
“经过一次次坦诚的对话交流,我被街道、社区的诚意打动,明白了大家的良苦用心。后来,我也主动加入了清理队伍,除了把自己的东西挪开,还主动张罗左邻右舍一起清理,越来越多人表示理解和支持,一起行动起来。”张超说。经过20天集中整治,3栋筒子楼共清理可燃物3.5吨、大件物品120余件、液化气罐7个,整改私拉电线35处。同时,楼道内新增灭火器120个,完成166户室内电气线路的整改。整治后的筒子楼立即变得清爽起来,消防设施配备齐全,环境卫生明显提升。
“这次整治后,楼道干净了不少,看着也舒心多了,居民住着安心了不少,很多人都对我们的工作点赞。”怡乐园社区党总支书记皮雪征介绍,“结合筒子楼实际,我们还建立了筒子楼长效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利用‘红杨先锋’动员群众做好日常监督,有效解决了筒子楼内多年的堆物堆料问题,优化了居民的生活环境。”
百余青少年当上志愿者
“红杨先锋”治理品牌中,还有一批特殊的志愿者,他们是由各个社区青少年组成的“红杨少年”,日常参与各类公益活动。在五里店社区,今年10岁的武嘉佑就是其中之一,他曾是个腼腆内向的孩子,妈妈范晶晶为了锻炼他,主动联系社区报名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小武第一次参与的活动,是发放清理楼道堆物堆料倡议书。他头戴志愿服务小红帽、拿着倡议书,十分拘谨,迟迟不敢向过往居民发放倡议书。后来在社区工作人员的鼓励下,他终于鼓起勇气,迈出了志愿服务第一步。如今经过一年多的锻炼,武嘉佑整个人变得活泼开朗,也成长了不少,参加了爱老服务、垃圾分类、文化体验等众多活动,对自己的工作也颇为自豪。
“有一次,我见到社区李爷爷家门口堆放有杂物,就主动敲门找到了爷爷。看到敲门的是一位小朋友,还一本正经地告诉他堆放杂物的危害,李爷爷一下子心就软了,马上同意清理,后来我和爷爷一起清理了杂物。这件事让我感到自己的志愿服务很有意义,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安全、更加温馨了。”武嘉佑说。
如今,杨庄街道的小志愿者已达百余人,“红杨少年”成为社区治理一道特色风景线。他们积极参加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断学习成长,在实践中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成为杨庄街道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孙云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