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通州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单: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5%,高出全市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7%,高于全市4.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达89.6%,位居全市首位。
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1-5月,大中型重点企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1.1%、居全市第一,高于全市27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16%,新增58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6家创新型中小企业。
新兴行业表现同样可圈可点,文体娱乐业收入1-5月同比增长23.5%,增速全市第二。2025年,通州区聚焦水岸经济,全面推出“运河上的通州”文旅品牌,举办城市副中心马拉松、“开漕了”大运河文化推广活动等系列文体活动。全市首个“馆园一体”考古遗址公园路县故城遗址公园建成投用,区博物馆焕新开馆,144个文博空间全面开放运营,月亮河夜市、“运河上的通州”等一系列特色市集,以及创新推出的“运河大集”农文旅品牌深受市民喜爱,文商旅体农全面绽放新活力。
招商引资方面,2025年,为全方位激活发展动力,通州区加快构建大招商格局,成立产业投资发展公司,建立“招商服务专员”机制,加快推进资本招商,密集开展活动招商,不断发力场景招商。新增重点在谈项目400个,注册重点企业230个,落地外资项目47个。围绕“AI+”健康协同创新等领域,一批共性技术平台正在谋划建设。
产业发展方面,2025年通州加速推进全域场景创新之城建设工程、科技创新资源倍增工程、“十百千”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强化链主企业带动和特色园区集聚作用,软通动力软通华方产线正式启动,浪潮集团通州基地全面启用,联东U谷·数字安全产业基地主体完成等。为30家企业开展场景对接,“机器人+园林”等应用场景项目落地示范。
服务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城市副中心首家国有大行一级分行——邮储银行北京分行实现工商、税务双落地。中关村通州园工业总产值、出口总额、利润总额增速在各示范园中均居前三。
上半年,通州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7%,高于全市4.6个百分点,实现高基数基础上的快速增长,其中建安投资总量稳居全市第一。在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不断增加,新开工项目同比增长显著。
投资快速增长的同时,消费市场也呈现火热态势。2025年,通州区通过打造活力之城,聚焦全时全域消费,建成环影十二街区特色餐饮集聚区,打造月亮河夜市等一系列特色市集,创新推出“运河大集”农文旅品牌,有效促进了消费增长。数据显示,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5%,高于全市6.3个百分点,居全市前列。
经济发展成果切实转化为民生福祉。上半年,通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18元,同比增长6.3%,高于全市1.5个百分点,居全市第一。促进城乡劳动力就业1.2万人,新增托位500个,托育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普惠幼儿园“一街一普”覆盖率达95.5%。养老床位使用率较上年末提升4.1个百分点。“住有所居”“安全性”指标全市第一。PM2.5浓度31.9微克/立方米,8个国市控出境考核断面水质达到Ⅲ类及以上,均为历史最优。
在民生保障方面,通州区全方位共享发展成果,加速打造就业友好之城,采集空岗信息近4.4万个。公共服务扩面提质,新成立6个高中校教育集团,首儿所通州院区装饰装修工作有序推进,新建3000张养老家庭照护床位,新筹集保租房5730套,改造完成53个老旧小区。6个家园中心启动建设,45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完成,覆盖率达72.6%,居民生活更加便捷。
下半年,通州区将全力保持经济运行快进态势,加快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推动文商旅体农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重点消费场景吸引力,着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和有潜能的消费。更大力度惠民生,进一步补短板、提品质,织密织牢民生保障体系,推动全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圆满完成。(陈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