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祥和工作人员陪老人做手工。(王立群 摄)
承德市寿康康养中心工作人员指导老人做训练。(李国强 摄)
到承德旅居避暑,体验夏日的清凉与美景,感受田园生活……京津冀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得益于医保直接结算、医养结合持续深入,协同养老正逐渐变成现实,“跨城养老”让三地老年人切身感受到便捷优质的服务。
短期旅居式养老受热捧
6月24日下午,在承德市双滦区万家祥和康养城3层,传来了欢声笑语。活动室内,康养城的生活管家正带着十几位老人一起折纸。“折纸红船是为了迎接七一专门策划的活动。”万家祥和市场部经理芮永杰介绍,40分钟时间里,老人们重温了红船精神。93岁的北京老人黄爷爷是一位抗战老兵,他还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入党故事。老人们齐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将活动推向了高潮。
这里每天都会为入住的老人组织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万家祥和康养城2020年运营,主要面向京津市场和承德当地。芮永杰介绍,5月中下旬到9月中旬,京津老人就会到此居住,“大部分人是‘候鸟式’康养,他们冬季主要居住在海南、广西等南方地区,夏季回到北方,来到承德康养。”七月和八月,这里会迎来客流高峰,老人们会选择短住一周至一个月不等。高峰期,康养城可接待200人至300人,其中八成以上都是北京老人。芮永杰2024年多次前往北京西城区进行推介,“毗邻京津、温泉富集、生态环境美、气候条件好、生活成本低,承德这方面的优势明显”。
老年群体收到“大礼包”
青山环抱,景色秀美。位于承德市双桥区一条幽静山谷内的承德寿康康养中心,如世外桃源般静谧安宁。在这座康养中心内,一间“记忆小屋”里摆放着老式大哥大、电视机、录音机。承德寿康康养中心运营经理徐海峰说,很多老年人容易记忆衰退。他们就设立了“记忆小屋”,通过这些老物件唤醒、恢复他们的记忆。
2022年7月,北京寿康健康养老产业集团与承德市民政局达成合作意向,采取公建民营的方式运营原承德市中心敬老院项目。2023年6月18日正式投入运营。“这里的医生专业,护士负责,价格合理,尤其是医疗康养相结合的服务模式,非常适合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还能和北京三甲医院深度合作,到这之后一眼就相中了。”来自北京平谷的85岁老人潘志波,在选择养老机构时经过了反复比较,最终还是选择了承德市寿康康养中心。
徐海峰说,该中心自2023年6月投入运营以来,入住老人近一半来自京津地区,“我们已与承德本地和北京多家三甲医院开展深度合作,共享医疗资源,实现医保异地划卡、异地结算。同时,和北京同等条件的养老机构相比,每月费用要少一多半。”
据了解,根据承德日前出台的支持跨城养老的政策,京津老人可以到寿康康养中心免费体验两天一晚,2024年已有100多位北京老人前来体验。承德还为京津60岁以上的老人提出了重点景区免门票的优惠措施,老年游客可以免费游览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等景区景点。
环京“养老圈”越做越大
从日前举行的承德旅居康养养老产业发展大会上获悉,1月至5月,承德市接待游客2505.04万人次,其中北京游客477.64万人次,占比19.06%。1月至5月,来承德的康养老人共12225人次,其中北京10100人,占比82.62%。
据了解,为推动京津养老项目向河北具备条件的地区延伸布局,河北正着力创建协同养老示范带,加快构建“一区(环京24县市区养老核心区)、一圈(高铁1小时养老服务圈)、三带(燕山、太行山、沿海康养休闲产业带)”康养产业发展格局。其中,承德市正处于协同养老示范带的范围内。
围绕着协同养老这一话题,京津冀三地出台措施持续推动。2024年三地民政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的实施方案》,其中提出,支持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在津冀地区建设或共建养老机构,优先定向接收核心区户籍老年人。北京市西城区则提出,西城区户籍老年人入住京津蒙冀协同发展区域养老机构满三个月的,可以申请老年人异地康养补贴,每人每月补贴600元。
如今,越来越多的银发族开始接受这种养老方式,开启了“跨城养老”生活。通过政策协同、医养协同、行业协同等方面的持续推进,三地将携手打造养老服务现代化建设区域协同先行区、示范区,养老服务协同发展的东风越吹越强劲。(李如意 窦新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