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滨海新区做强五大承接载体 到2020年累计承接首都项目超过1100个
2018年1月至4月,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招商引资态势强劲,常驻园区总部办公人数超2000人,新增注册企业117家。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承接平台,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正着力打造京津合作的样板和示范。
日前,滨海新区出台协同发展深化行动实施方案,到2020年,滨海新区承接非首都功能将取得突破,区域内部协同成效明显,努力打造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届时,这里将累计承接首都项目超过1100个,对标和服务雄安新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辐射能力显著增强。
中高端人才适度放宽政策
根据方案,滨海新区将突出狠抓协同项目引进、综合发力聚集人气、增强战略合作功能这三大主攻方向。
在协同项目引进上,滨海新区将聚焦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现代金融、生命健康、文化创意八个产业,实现招商引资从“量”的增加转变为“质”的提升。一手抓落地见效。在推动项目签约的同时,做好“保姆式”服务,实现签约项目落地、开工建设、竣工投产、投产无缝衔接。
为了聚集人气,滨海新区每年投入20亿元实施“鲲鹏计划”,以优厚政策,吸引人才在滨海集聚。未来,将建设滨海新区引进人才一体化服务中心,实现人才政策集中便捷兑现。与此同时,提升各功能区专家公寓、蓝白领公寓,配套教育、医疗、生活等设施,方便各类人才就业创业、生活居住。
开展跨区域利益共享
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滨海新区不断推进重点平台建设,打造优良生态环境,积极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四年来,累计引进疏解项目2900余个,协议投资额逾3500亿元。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等一批院所纷纷落户,北师大附中、协和医院等一批北京优质教育卫生资源落地新区。
根据《方案》,滨海新区将做强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北方航空物流基地、南港石化产业基地、未来科技城五大载体,包括:加快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生命科技、科技服务等产业,开展跨区域利益共享机制创新试点;推进北方航空物流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天津航空口岸大通关基地等;加快南港石化产业基地建设,发展石油化工等产业,强化与唐山、沧州合作,实现资源有效对接、要素优势互补等。
探索解决子女就学问题
按照《方案》,下一步滨海新区将推进环境污染联防联控、交通体系对接、自贸区政策对接共享、科技创新资源对接共享、社会领域对接合作五个重点领域协同合作。
严控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到2020年PM2.5浓度预计将比2015年下降25%以上;建设京津城际延伸线、京滨城际等轨道项目,建设津石高速天津东段等联通京冀的公路项目,加强新区同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联系;加强与河北省唐山、沧州、保定等城市对接合作,建设自贸试验区曹妃甸保税仓储基地等项目;建设华北地区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加强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院校创新资源对接,推动清华电子信息研究院等建设,吸引央企和北京市企业的技术中心落户新区。
与此同时,在社会领域对接合作方面,滨海新区还将吸引北京医院在新区设立分院、合作办医;借助北京资源,发展养老健康产业;与北京市优质中小学合作办学,探索解决滨海新区引进北京企业的职工子女就学问题。
链接
公寓房租减半 免费班车开通
企业纷纷落户,使得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人气儿越来越足。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管委会副主任续光说:“这次我们完善了园区白领公寓管理办法,对公寓入住审批条件及流程、收费标准、配套服务等进行了全方位调整,降低入住门槛、简化审批流程,加大对入住企业员工租金、水电费等的补贴力度,力争为入住企业员工提供便捷高效、人性化的服务。
具体来说,将房屋租金在现有基础上降低一半,调整后单人间450元/月,双人间700元/月,物业费、供热费、房间无线网络和电视费全免。
备受期待的商业广场也正式在这一天揭牌,在商业广场看到,不仅有各式餐饮店面,还有后街书吧以及世纪华联超市等购物休闲的场所。
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管委会执行主任单泽峰介绍,为帮助企业员工解决上下班通勤难的问题,园区还将向企业免费开通科技园至天津市区、开发区及塘沽城区等区域的班车线路,并在总部办公区开设能够满足500人同时就餐的员工餐厅。(丰家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