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夏,我国遭遇一场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影片《惊涛骇浪》以长江民垸溃决、长江九江决堤和荆江决战历史最大洪峰等真实事件为结构主干,重点描画了一个集团军在抗洪中的主要经历。作品以人物浮雕群的形式,艺术地再现了一段中国军民战胜特大自然灾难的雄奇历史。
随着国家政策、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的变化,中国的主旋律电影在坚持弘扬国家主流价值观和反映人民美好生活为基本的前提下,适应市场和迎合受众需求,逐渐拓宽自身道路,将爱国主义教育等主流意识形态融入于商业电影,形成了如今的中国电影中不可或缺的一类电影,且辐射影响了更大范围的受众。影片《惊涛骇浪》就是拍摄于此中国电影转型时期的主旋律影片。
一、影片艺术表现形式丰富
影片开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湍急的洪水,配以雄壮的交响乐,烘托的是百转千回、震撼人心的深沉氛围。交代了整个影片是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传递出了沉重的压抑感,直接将我带入到影片情境中去。这是养育我们的河流,但也会成为打破我们安静生活的洪水猛兽。
由于拍摄影片时洪水已褪去,为了尽量还原当时的场景,许多镜头都运用了电脑特效来展现洪水的凶险,比如大洪水追逐受灾的群众,房倒屋塌,牲口田地被淹,大堤决口等。这些特技的使用为影片视觉效果加分不少。这也是中国主旋律电影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的一次突破,并一举斩获了第一次设置最佳特技奖的第2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影片大量使用全景空镜头和远景展现党群万众一心的抗洪精神,烘托出紧张中却充满力量的气氛。例如,开篇全军训话的大全景,表现我军官兵参与抗洪抢险人数之多,也通过这样的场景侧面表达了此次洪涝灾害的严重性。但是镜头忽然拉近,士兵们脸和肩膀包扎的纱布上浸透的血渍、破洞的军鞋和破旧不堪的军服展现了抗洪的艰苦。九江决堤后,战士们夜里打着火把抗洪抢险,搬运石头,大家很是疲惫,特写镜头给到战士们的脸上还有伤痕累累、沾满鲜血还来不及包扎的手十分吃力地搬运石头。决口堵住后,九江群众为红军团送别,两位抗美援朝的老兵看到一双双连酒杯都端不住的沾满血的手,这样的镜头全景、近景和特写间的转换替代叙事,瞬间宣泄出我内心本已无限崇敬和感动的情绪。
影片运用隐喻蒙太奇的手法使林为群和魏长胜的牺牲充满了回味作品的情节和意境,增加了艺术感染力。林为群因为在抗洪中劳累过度,耗尽了自己的最后一丝力气。在镜头上,一只青蛙轻轻地蹦上他的手臂。他似乎感觉到了什么,毫无气力地睁开眼睛,望着这个可爱的小生灵,最后他带着对这个世界的无限留恋闭上了他那年轻的双眼。这动与静、生与死构成的画面让我伤心疾首。
汽车兵魏长胜在运输沙子的途中看见河堤上出现了管涌,而江边还有一个大大的旋涡。他马上让他的战友去报告连长,见情势紧急,自己只身下水去把洞堵住,可却被吸在江底,壮烈牺牲。随后运用黄昏时候,鸟儿归巢的空镜头转场,让人无限悲伤,诗意地烘托了孤寂的情感意境。
二、影片人物设置巧妙,叙事突破
影片重点展现了8个人物,他们有抗洪荆江总指挥、红军军长张子明和其儿子红军团四连连长张成文、军长张子明的爱将红军团团长周尚武、以及他的岳父荆江抗洪副总指挥、总工程师韩盛元和他的爱人韩梅。亿万富翁林同生的独生子林为群和朴实憨厚的汽车兵魏长胜和他的盲奶奶。不同军衔的军人,以及军属和军嫂,展现了军民鱼水情、亲情、爱情等情感。多角度,多层次的人物的设置和构成都是立足于现实的创作结构上做了一定的延伸,他们所反映的是在那个夏天经历这场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的特定人群的缩影。在主旋律电影中加入细腻刻画展现多种情感的表达,这也是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主旋律电影在创作观念上打破了以往的僵化模式,转型为通过这些人物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点滴塑造其形象,这样的强强组合既迎合了当时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方向,又弘扬了主流价值观、讴歌了人性。使观众能更好的多角度的融入剧情,产生共鸣。
三、主旨寓意深入,弘扬抗洪精神
影片《惊涛骇浪》通过几位典型人物的塑造描绘出98年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洪精神。不管是党员还是群众,不管身在何位置,从事何具体工作,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尽全力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大江南北的人民群众自发行动起来,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责任担当,人民子弟兵坚守前线,保护人民财产安全。群像展现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全国上下,肩并肩,手挽手,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全国筑起一道钢铁长堤。这也是伟大的抗洪精神。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伟大的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而抗洪精神是其内核之一。虽然98年已离我们越来越远,但抗洪精神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作为当代青年人,生逢盛世。可能我平庸,但是我愿意和千万平凡青年人共同搭成民族的脊梁。“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三个“不负”的要求。我要以此为目标,在工作中,继承和发扬伟大的抗洪精神,面对困难,要攻坚克难,发挥能打硬战、打胜仗的拼搏精神;主动担当,务实践行,吃苦受累的奉献精神;一切命令服从指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坚守职责,提高效率,练就本领。在新的道路上,新的征程上,保持清醒头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上继续赶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