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科技”双轮驱动,让城市更宜居、宜业、宜商、宜学、宜游 “五宜”朝阳彰显开放活力

日期:2024-08-29 16:04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
字号:        

  朝阳正全力构建首都新质生产力融合发展示范区。8月28日上午,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发布会上获悉,2024年上半年,朝阳“两区”新增外资入库项目、落地外资项目均居全市首位;八大商业体2024年将完成更新改造。

  全面推进“商务+科技”双轮驱动

  “我们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全面推进‘商务+科技’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商、宜学、宜游的‘五宜’朝阳。”朝阳区委副书记、区长吴小杰介绍。

  朝阳区正在全力构建首都新质生产力融合发展示范区,系统构建以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安全为核心的“3+X”产业创新体系,着重发挥互联网3.0、产业互联网、数字安全、数字医疗产业的主导作用。目前,全区现有、在建、规划的各细分领域特色产业园区和平台41个,在人工智能、数字安全企业均已实现产业链全覆盖。

  朝阳区委常委、副区长舒毕磊介绍,科技对朝阳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已相当明显,2024年上半年,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工业三个行业GDP占比达28%,较2023年增加3.5个百分点。

  在创新生态方面,朝阳区高标准建设国际创业投资集聚区和国际科技组织总部集聚区,加快大模型行业应用,依托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打造具备全栈国产化服务能力的“AI工厂”。在空间布局方面,加快提升中关村朝阳园北区环境品质和产业承载能力,紧抓北部科技创新发展带、东部北京理工大学朝阳科技园、南部与北工大共同推进的山河湾谷创新区建设,增强中关村互联网3.0产业园、数字产业创新中心等园区平台辐射效应。

  形成71个改革创新实践案例

  朝阳素有“涉外第一区”的美誉。作为首都对外交往窗口区和国际化资源最集中的区域,近年来,朝阳区充分发挥“两区”政策叠加优势,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吴小杰介绍,朝阳区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累计形成71个改革创新实践案例,其中11个在全国推广、5个在全市推广。2024年上半年,“两区”新增外资入库项目、落地外资项目均居全市首位,近三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占全市40%以上、新设外资企业数量全市第一。

  北京CBD历经20余年发展,吸引力指数排名跃居全球第七、亚洲第二、始终保持全国第一,2024年又当选全球商务区创新联合会轮值主席机构。2023年,CBD功能区税收约1300亿元,以全市千分之五的面积创造了8.5%的税收,其中,中心区每平方公里更是创造了近90亿元税收。

  同时,朝阳区全力打通外国人来华堵点,以小切口改革为探索,实现区内三级医院、直属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重点商业综合体、文旅场所外卡POS机全覆盖,蓝色港湾成为全国首个入境消费友好型商圈。

  新增近40万平方米商业空间

  朝阳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主承载区,持续开展商圈建设、环境优化和服务保障。2024年1至7月,全区实现社零总额1858亿元,规模居全市首位。

  朝阳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赵海东介绍,2024年,朝阳区支持八大商业体更新改造,累计释放近40万平方米商业空间,北辰荟、合憬荟、THE BOX B等商场顺利开业。

  通过政策引领,消费结构持续优化。朝阳区大力拉动汽车消费,累计发放三轮共计5000万元汽车消费券,预计撬动销售额超30亿元。2024年新能源汽车零售额达116亿元、增长66%。

  一场场文旅商活动让朝阳活力满满。2024年,茶香文化节、温榆千灯会、国际精酿啤酒节陆续上演,全市首条文旅公交专线在朝阳开通,全面激发“水岸经济”“假日经济”“演艺经济”“夜间经济”活力。2024年10月,第二届朝阳国际灯光节将与市民游客见面,届时,璀璨灯光点亮奥林匹克中心区、亮马河沿线和朝阳公园等地,展现一个生态、时尚、开放的朝阳。(朱松梅)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