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汛而动 向险而行 全力践行对党和人民的光明承诺

日期:2023-08-25 11:03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
字号:        
  • 888
  • 888

  原标题:闻汛而动 向险而行 全力践行对党和人民的光明承诺——国网北京电力抢修保供和灾后恢复重建综述

  一张密密麻麻的表格上,“百日攻坚”的大字额外醒目。

  这是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国网北京电力”)的设备重建台账,上面列出了此次受灾较重的房山、门头沟、昌平地区需要重建的212条重点配电线路,后面的蓝色标记,是工程完成时限。

  “我们已经全面开启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供暖期前,将全面恢复受灾区域的供电方式和供电容量,确保群众温暖度冬。”8月19日,国网北京电力设备部主任刘音说道。

  7月29日至8月2日,北京遭遇了特大暴雨灾害,房山、门头沟、昌平等区域电力设施受损。

  5座变电站、8374基10千伏电杆、480千米线路受到损坏。

  16个小区,30个乡镇,273个村,受到影响。

  争分夺秒、迎难而上。

  仅仅4天,16个受灾小区全部恢复供电!6天,30个乡镇全部通电!8天,除异地安置村外,全部村庄恢复供电!14天,全部有人居住村、户恢复市电供应!

  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国家电网公司党组的统一部署下,国网北京电力全力以赴保障灾区电力供应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至上、守护光明的使命和担当。

国网北京电力综合应急救援队在门头沟使用无人机对线路损坏情况进行勘察。

国网北京电力综合应急救援队在门头沟使用无人机对线路损坏情况进行勘察。(谢威 摄)

国网北京电力海淀电力保通抢修队,在房山区七渡村河岸边,集结70余人通过肩扛手搬方式架设500米电缆。

国网北京电力海淀电力保通抢修队,在房山区七渡村河岸边,集结70余人通过肩扛手搬方式架设500米电缆。(王洋 摄)

国网北京电力石景山电力保通抢修队在10千伏首轮四路(羊头岗村)台区开展修复工作。

国网北京电力石景山电力保通抢修队在10千伏首轮四路(羊头岗村)台区开展修复工作。(李强 摄)

国网北京电力综合应急救援队抽调水陆两栖车帮助居民转移。

国网北京电力综合应急救援队抽调水陆两栖车帮助居民转移。(曹峥 摄)

国网北京电力保通抢修队全力奋战,克服时间紧迫、道路狭窄、施工困难等因素,顺利完成了房山区张坊镇六渡路10千伏架空线路的抢修工作。

国网北京电力保通抢修队全力奋战,克服时间紧迫、道路狭窄、施工困难等因素,顺利完成了房山区张坊镇六渡路10千伏架空线路的抢修工作。(王洋 摄)

  科学部署 组织保障高效有力

  7月30日8时,受暴雨预警影响,街上车辆和行人很少。前门西大街路口,国网北京电力办公大楼,灯火通明。

  作为守护城市“电力生命线”的重要保障单位,国网北京电力第一时间启动防汛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在岗、在职、在责”值班值守要求,三级电力指挥中心24小时不间断运转,11776名干部员工在岗值守,全面开展电网运行监视、应急力量调配和客户服务保障等工作。

  一辆辆黄色的工程车,从全市各地疾驰而出;一顶顶蓝色的安全帽,在全市各线路巡检勘察;一名名橘色的应急救援人员,在全市降雨最多区域驻守。

  汛情来袭,闻令而动。

  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妥善安置受灾群众,抓紧修复交通、通讯、电力等受损基础设施,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国网北京电力贯彻落实北京市和国家电网公司要求,迅速成立电力保通抢险救灾指挥部,总指挥部统筹协调、一体部署,下设8个工作组,分别负责设备抢修、信息报送、物资保障、后勤保障、安全监督等各项工作。在房山和门头沟分设现场指挥部,选派专业能力强的公司级领导和专家靠前督战、现场协调。两级指挥部精准调度、高效运转,做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

  “从19家单位抽调支援团队,落实包保责任,遴选专业能力强的管理人员、核心施工人员和设计人员,一对一‘包干’负责到具体供电所、受损点,争分夺秒,不讲条件,坚决做到快复电、快复原、保供应。”公司总指挥部发出集结号令。

  誓师立令、火速出征。

  4620人的抢修队伍、109辆发电车,迅速集合、百里驰援。先后调派39批次电力物资抵达一线,累计配送电力线杆2263根、高压线缆822公里、低压导线164公里、配电箱330台、变压器299台等应急物资。

  国家电网公司充分发挥集团优势,紧急调集直升机、无人机、发电机防汛救灾物资,为防汛救灾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力量。

  按照“安全第一、属地协同、分工协作、快速恢复”原则,牢牢把握应急供电、抢修复原、供电服务“三大任务”,建立信息报送、日会商、应急处置、包保抢修“四项机制”,一场争分夺秒的电力抢修保通攻坚战已经打响。

  聚力攻坚 交出电力抢修最快最好答卷

  8月2日,潭柘寺镇卫生服务中心门口因受灾临时停诊。

  中午11时,当从通州调配来的应急发电车驶入院中,浑身是泥的院长李静从屋里跑了出来:“你们能来太好了!要是有电,就太好了!”

  潭柘寺镇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潭柘寺地区1万多名群众的卫生服务,是当地重要的医疗保障单位。如今,屋内层层淤泥,一层散落堆放着一些医疗器材。

  “有了电,我们就可以尽快调试设备了,好多村民都等着看病拿药呢!”李静说。

  电力抢修队员迅速勘察配电箱,清理箱边淤泥,接入发电车,30分钟后,卫生服务中心的灯亮了起来。

  “我们按照优先恢复医院、安置点、通信基站等重要用户供电的原则,先用应急发电车、发电机接入负荷,再逐步恢复市电供应。”国网北京电力设备部副主任辛锋说道。

  8月4日,门头沟区9个镇、4个街道全部恢复供电,8月6日,房山区受灾的16个小区全部恢复供电。

  不获全胜不收兵,电力抢修全面向山区村庄延伸!

  山区通信中断,导航受限;道路中断,通行不可预知。

  国网北京延庆电力保通抢修队绕道河北张家口涿鹿县,经过4个多小时,途经三个断路区,由门头沟北部进入清水镇。被困村里的国网北京门头沟公司员工张九山用2天时间将村周边的电力设施全部踏勘完毕,只为出村后立即提供抢修信息。

  翻山越岭,分秒必争。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首都电力人的攻坚!

  烈日当头,新立起一组线杆,两名抢修人员正在杆顶上安装着金具,无遮无避、衣汗浸湿,下面积水汇成的小河里,浸泡着的为电力员工准备的整箱矿泉水还未开封。8月5日,中门寺村恢复市电供应。

  狭小湿热的空间里,房山瓦窑头110千伏变电站,检修、电缆公司的党员突击队队员穿着厚重且不透气的防水裤开展清淤、排水、设备抢修,历经61小时不间断鏖战,变电站恢复运行。

  湍急河流,百余米宽的河面上,一截电缆的铝绞修复成功,河岸边几名抢修人员还在架设着变压器,8月7日,河对岸的陈家庄恢复市电供应……

  房山、门头沟两区抢修保供电同步推进,一个个复电率节点令人振奋!

  39.2%,59.6%,71%,79%,92%……100%!

  随着一台台发电机响起、一杆杆塔立起、一盏盏灯亮起,截至8月8日18时,除异地安置的9个村外,北京因受灾影响的全部村恢复供电。

  “先复电、后抢修;先临时、后永久。”让群众最短时间用上电,让群众最短时间用上好电,抢修一刻不能停歇。

  8月10日,妙峰山恢复供电工程。凌晨3点,方案敲定。5点,国网延庆、密云、昌平公司的电力保通抢修队从清水、雁翅等地下撤至妙峰山,与朝阳、怀柔公司的电力保通抢修队汇合,400余人,从早晨一直干到深夜。受灾严重的王平和妙峰山地区,“村村通电”“户户通电”的目标实现!

  8月11日,十渡恢复供电工程。来自海淀、大兴等12支电力保通抢修队集结于此,43辆发电车、206台发电机,近千人的队伍跨山渡河、肩扛手抬、锹镐掘进,晚上8时,十渡镇基本实现“户户通电”!

  两大恢复供电工程为受灾严重的居民提供了稳定性更好、电能质量更高的市政供电。截至8月14日,全部有人村、户100%通上市电,国网北京电力为首都群众交上了电力抢修最快、最好答卷!

在房山十渡10千伏卧龙路,国网北京电力密云电力保通队进行放缆架线工作,期间阵雨来袭,他们的工作始终不曾停歇。

在房山十渡10千伏卧龙路,国网北京电力密云电力保通队进行放缆架线工作,期间阵雨来袭,他们的工作始终不曾停歇。 (林一轩 摄)

  科技赋能 为电力保通提速增效

  “这里是雁翅供电所现场,申请进行视频回传图像测试。”

  “声音图像正常。”

  8月5日13时,国网北京电力总指挥部的大屏上,终于出现了雁翅供电所的实时画面。至此,因强降雨导致通信中断的所有乡镇供电所均已联通应急通信,恢复正常运转。

  “库仑计、逆变器、卫星调制解调器开关均已打开,卫星车正在搜索卫星方位。”信通公司电力保通抢修队队员徐铎按下“寻星”按钮,卫星天线扭到一定角度后开始左右摇动,随后成功锁定卫星信号。

  卫星通信不受距离和地形限制,不需要布设通信机站,是应急通信的最佳手段之一,这次,通信专业应急团队利用“点波束卫星+无线网络”方式,成功搭建联通了雁翅供电所的“千里眼”“顺风耳”。

  高水平、专业化的应急装备,在此次抢修保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面提升了风险预警、巡检巡查、涉水抢修等方面的能力和效率。无人机、水陆两栖车、应急照明防汛车……一系列“黑科技”在复杂的山区、水路抢修过程中,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8月1日,三个黄色的大箱子放置在房山北潞园小区门口,吸引了群众围观。

  “这是我们的充电方舱,大家可以用它为手机和笔记本充电,一台方舱可同时接入70多部设备!”国网北京房山供电公司北潞园小区电力抢修负责人李靖喊道。

  作为综合大型社区,北潞园因地势较低,积水严重,内有6000余户居民受到影响。考虑到小区内居民极有可能因手机没电而出现无法联络家属、购买生活必需品等问题,国网北京电力紧急调配3台充电设备支援北潞园小区。

  “太方便了!能有地方给手机充上电,跟家里的孩子报个平安,这可解决大问题了!”前来充电的崔大爷竖起了大拇指。

  充电方舱在外充电,“龙吸水”在内吸干积水。

  开之即来、来之能“战”。垂直式供排水抢险车“龙吸水”在此次抢修保电中也发挥了大作用。无需额外的动力源,10分钟便可投入现场作业,操作灵活方便,排水速度快,抢修队员涉水进入小区后,应用“龙吸水”抽水清淤,23小时奋战,开闭站投入使用。

  除此之外,国网北京电力加强数字化应用,利用气象预报预警、防汛中台等技术,以每一座变电站、每一基输电杆塔的精度准度,全过程进行中台化管控,累计推送积水、雷电、山洪、地质灾害等预警信息35条,发布汛情研判及实况信息204次,为抢修现场提供了精准气象数据支撑。

国网北京延庆供电公司应急支援团队在门头沟区清水镇10千伏黄塔路组装金具,为架线做好准备。

国网北京延庆供电公司应急支援团队在门头沟区清水镇10千伏黄塔路组装金具,为架线做好准备。 (武增宇 摄)

  共克时艰 人民电业为人民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坚定不移的原则。

  面对此次特大暴雨灾害,北京市委市政府指出,要自觉从以人民为中心的高度理解把握,始终把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帮助受灾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遵循上级指引,坚决贯彻落实。

  国网北京电力党委多次强调:“我们是在解决群众最急需、最关注、最困难的事,在抢修过程中,一定要多给困难群众提供便利的服务。”

  8月7日上午,国网北京密云公司共产党员突击队乘冲锋舟开展10千伏雁翅路跨河作业时,看到了山脚下焦急徘徊的老人。

  “大水把路都冲断了,没有信号没法求救,我和老伴儿被困在这里几天了,这两天喝的水也没了,只能在这干等……”老人有些哽咽地说道。

  队员立即拿出水和干粮给老人,随后又成功将其移至安置点,这已经不是国网北京电力第一次在抢修过程中救助转移群众了。

  重点区域设置党员责任区58个、党员先锋岗148个,520个基层党组织、5326名党员连续奋战在各个岗位上,国网北京电力让党旗在抢险救援一线高高飘扬,架起了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连心桥”!

  8月4日,潭柘寺潭王路边,黑色轿车停在新架的电杆下,王大爷和老伴儿打开后备箱,拿出几袋火烧和烙饼放在路边,对抢修人员说:“真是太感谢你们了!家里昨天已经有电了,这是今天早晨老伴儿自己烙的饼,你们辛苦了!”

  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人民群众就把谁放在心上。

  一箱不完整的花生露、一袋凑起来的黄瓜、一捧青涩的小李子……物资有限的情况下,受灾群众表达了沉甸甸的谢意,首都电力人与受灾群众的心紧紧相连,互相传递光明和温暖。

  “加快恢复重建,抓紧抢修交通、通讯、电力等受损基础设施。”8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抗洪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对电力设施重建作出明确部署。

  加快恢复重建,事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等不得、慢不得。

  国网北京电力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年基本恢复、三年全面提升、长远可持续发展”总体要求,迅速成立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抽调精兵强将组建灾后重建办,召开重点推进会,全面规划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确保务期必成。

  一张张密密麻麻的线路图,一行行重建设备的任务书,一列列排列紧凑的时间表,这是首都电力人践行守护光明的承诺。

  结语

  未来将——

  全面提升设计、技术标准,实现多电源方向供电,跨河邻河地区采用钢管电杆,提高防灾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持续优化布局,增加变电站布点,提升线路多分段、多联络能力,提高配电网的韧性和供电可靠性;紧跟市委市政府从“翻山越岭”到“穿山越岭”要求,积极配合市政、村庄改造,实现电力建设与整体重建协同。

  53岁的薄晓东,是门头沟斋堂镇的抢修负责人,也是一名地地道道的门头沟人。连日的操劳,他的头发又多了几分花白,嗓子也更加嘶哑。

  薄晓东说:“我的家乡受灾了,我一定义不容辞,全力以赴。”组建重建办的时候,他立刻向组织提出申请。“还有6年多,我就退休了,希望我的家乡能够尽快恢复灾情发生之前的样子。”

  全力以赴守护光明,共克时艰重建家园。国网北京电力将继续扛牢保障首都电力稳定供应和群众美好生活用电需求的使命责任,不断增强防灾抗灾能力和公共服务保障水平,积极为首都受灾群众重建美丽家园贡献力量,奋力夺取抗灾抢修保供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全面胜利。(曹瑾 王萌 郭菲 李艳娜 魏昕悦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