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声音:剧作家何冀平、科幻作家王晋康、学者花建观点分享

日期:2025-09-24 10:50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
字号:        

  剧作家何冀平:

  AI成形快,但不一定新

剧作家何冀平:AI成形快,但不一定新

  创作永远是全新的,不能重复不可模仿。每一次都是寻找光的历程,不停止地求索,直到看见光。原创不易,首先是“新”。新和创,来自作者对生活的感知,对所见所闻的理解认知,越深入越好。AI成形快,但不一定新,它只是提醒但不能替代。不能图快,图快是放过自己,最终害的是作品,害的是自己。其次,视角来自作者独特的文化表达——作者的阅历、思考,不停止地求索。作家要有第二双眼睛。作品的成败,取决于作家本身的生命状态。

  科幻作家王晋康:

  新的人文思想必须顺应科技的最新进展

科幻作家王晋康:新的人文思想必须顺应科技的最新进展

  现代人文思想核心是肯定人的价值、尊严与自由,源于农业生产力发展,却建立在“人类自身神圣化”的基石上。人文思想因科技初萌而建立,又因科技爆炸而解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作为一个习惯于“踮着脚尖向前看”的科幻作家,我对新的人文思想提出三点设想。一是要抛弃以“人的神圣化”作为自身的基石,强化对群体利益的尊重,同时继续肯定个体的价值、尊严和独特性;二是必须顺应科技的最新进展;三是如果人工智能真的拥有意识,形成新的文明并与人类互利共生,则新的人文思想应当普适于这两个文明。

  学者花建:

  数字化潮流更新人的文化身份

学者花建:数字化潮流更新人的文化身份

  当前正处于数字化与智能化解除思维约束的“大场景时代”,数字化潮流更新了人的文化身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文化的地理格局,在数字创生、数字原生、数字孪生三个维度上开辟创造力新空间。中国努力研发核心技术,在全球文化价值链上持续攀登,在国际文化贸易中主张以发展为核心,以共享为目的,以创新为动力,持续发挥了中国正能量。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