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谋发展,聚力启新程。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将于3月4日召开。今天(3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陆续报到,开启履职新篇章。过去一年,委员们深入调研、广纳民意、凝聚共识。如今他们满怀热忱,带着真知灼见和责任担当,共赴这场“春天的盛会”,为国家发展、民生改善建言献策,以实际行动践行委员职责。
安庭委员:
始终绷紧“履职为民”这根弦
“早点来心里踏实。”上午9时许,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副主委、希肯国际文化集团董事长安庭就来到北京铁道大厦驻地报到。
从门头沟区政协委员,到北京市政协委员,再到全国政协委员,安庭与政协的缘分已延续二十年。谈起履职“秘诀”,安庭说:“人民政协为人民,我始终绷紧‘履职为民’这根弦。”他努力兼顾“国之大者”和“民之关切”,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政协组织的各类视察调研活动,密切联系界别群众,从自己熟悉擅长的领域入手,为民生建言、为发展献策。
2024年,安庭跟随全国政协经济委和农业农村委的脚步,调研足迹遍及祖国大江南北。“只有调研足够扎实,才能把建议提到点子上。”安庭发现,我国许多农作物地方特色老品种的适应性强、抗逆性好、品质优良,携带大量优异基因,“但令人担忧的是,许多本土优质品种正在快速消失。”安庭希望更多人关注本土种子的保护与传承,推动建立农作物“特色地方老品种”的奖励补偿机制。
2024年,安庭走上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委员通道”,分享了团队排练话剧《上甘岭》的故事。今年,他还将继续在政协“大舞台”讲好“大戏看北京”的台前幕后故事,为助推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献出更多金点子。
连玉明委员:
持续关注京津冀协同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创始院长连玉明来到华北宾馆驻地报到。
每年参会,连玉明都做足准备,2025年也不例外。他拍了拍随身携带的文件袋,厚厚一沓材料都是为开好这次会议专门准备的,“我非常热爱政协这个大学校、大舞台、大家庭,非常珍惜政协委员身份。只有准备充分才对得起这份沉甸甸的责任。”
连玉明十分关注京津冀协同发展。他认为,经过十年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从单向疏解承接到双向互通融合、从缩小内部差距到增强整体实力、从改革破藩篱到开放创优势、从高质量协同发展到高水平协同开放的新阶段。过去几年,他先后提出了打造“数字京津冀”,推动国际信息产业和数字贸易港与空港、陆港、海港“四港联动”等提案。令他欣喜的是,许多建议已经得到采纳,正在从蓝图变为现实。
尽管连玉明从2023年起到青海玉树开展援青工作,他仍心系京津冀,无论多忙都没有放弃相关课题的研究。他说,“我研究城市20多年,跑了400多个城市,最喜欢的城市就是北京。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北京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机遇。2025年,我仍将提出相关建议,希望三地以人工智能为战略制高点,更好推动国际信息产业和数字贸易港发展。”
唐俊杰委员:
为解决实际问题谋实招
从北京市到全国,虽然已经“上会”很多次,可每一次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首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知联会会长唐俊杰都珍之重之,做好充分准备。
“我认为,政协委员的建言献策,要深入基层认真调研,了解政府、行业、产业和群众的真实需求,为解决实际问题谋实招。”唐俊杰说。
2024年,她的调研行程满满:跟随全国政协专题调研组深入江西萍乡市、宜春市等多个市开展调研,为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强化乡村振兴要素保障机制建言献策。走访各地冷链交易中心、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农产品交易市场,了解“菜篮子”流通链条的各个环节。
制冷专业出身的唐俊杰,还一直关注着我国制冷产业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家用空调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2023年国内家用空调产量高达2.51亿台,占全球供应量的75%……”唐俊杰介绍她调研空调制冷核心部件获得的相关信息:相比使用铜管换热器,“以铝代铜”后制冷剂充注量和直接碳排放都可减少50%。
“国外空调行业已广泛使用铝材,铝代铜技术在家用空调领域已有成熟借鉴经验。我在调研中发现,国内家用空调企业外销产品也有10%采用了全铝换热器,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和市场应用经验。”唐俊杰说,在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她将就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和推动家用空调“以铝代铜”问题建言献策。“我要用深入调研的成果,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力求每一项建议都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提升民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