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平安北京 平安社区 维护首都社会和谐稳定

日期:2016-01-24 17:29    来源:首都之窗

分享:
字号:        
  • 留言选登.jpg
  • 留言选登.jpg

  为建设平安北京、平安社区,维护首都社会和谐稳定,建议:  

  1.对全市居住小区(社区)进行封闭式管理。目前,不是所有的居住小区(社区)都能够实现封闭管理。快递、送餐、洗车、物流、装修以及非本小区业主车辆等等无障碍出入小区,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便利了居民生活,缓解了小区之外的正规道路乱停车的压力。但非本小区人员和车辆无障碍出入,将给小区(社区)安全带来隐患(居住小区是典型的人员停留时间长且密集场所,但却不能同地铁、博物馆等公共场所一样实施安检)。另外,大量非本小区业主车辆的无限制涌入,对于小区内路面安全和居民出行造成影响(由于小区面积的限制,一般的居民小区道路不可能与正规的城市道路一样有明显的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区分)。大量机动车在小区内无规则的行驶和停放,不但挤占了行人的行路空间,也影响了消防车、医疗救护车、市政设施维修车(水、电、气)等应急车辆的正常驶入。建议以"建设一刻钟社区服务圈"为契机,逐步实现小区封闭化管理在本市的全覆盖。

  2.经营性质的物业公司应该退出小区服务管理。目前,对于小区管理大部分由物业公司(小区车辆管理、绿化管理、设施维护与管理、公共环境保洁等等)负责。物业公司通过招聘管理人员、技术维修人员、保安、保洁等等服务人员,以及收取业主的物业费和停车管理费等资金,为小区和业主提供上述服务。但对于企业来讲,盈利是第一位,物业公司需要在市场上自我生存,又要满足小区和业主的服务需要,如果是大型的公司还好,如果是中小型的物业企业管理能力和水平先天不足,不论是管理还是资金都捉襟见肘,既不能自保,更不能提供优质服务,造成物业与业主之间矛盾频繁,影响和谐。例如,物业公司为了增加收入,以低于小区外地面停车场的价格,吸引非本小区车辆停放,直接造成业主车辆无处停放(一般小区的停车位数量都供小于求),经常会出现一种现象,小区内停车是水泄不通影响出入,小区外的地面停车场却门可罗雀。由于物业公司和业主之间存在需求差异(物业公司“委屈”地认为,多挣些钱是为了给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从业主的角度,物业公司已经严重侵犯了业主的权利,因为业主已经缴纳了物业费、停车费但资源却被抢占了)。以盈利为目的的物业公司,是先挣钱再服务,而业主的需求是希望自己生活的环境安全和谐。两个没有共同目标的群体无法共生。为此建议,盈利企业性质的物业公司应全面退出小区管理,将小区的物业管理纳入政府公共服务项目当中,通过将业主缴纳的各种物业管理费用设立小区管理公共基金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筹措资金,将小区交由非营利性组织或社会组织来管理,通过第三方、业委会和业主等来监督资金使用情况。非营利性组织管理小区可以与街道、社区居(家)委会、业主委员会等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机构更好的对接与互动(目前,这些机构当中的只有物业公司是企业盈利性质的)。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