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下午,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第十五次会议,审议《北京市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工作机制》《北京市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促进未来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北京市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2025—2029年)》《北京市应对学龄人口变化 动态优化资源配置 推进教育系统性跃升的实施方案(2025—2035年)》《关于深化首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市委书记、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尹力主持会议,市委副书记、市长、委员会副主任殷勇,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秀领,市委副书记、委员会副主任游钧出席。
会议指出,开展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是提高政策实施效率、效果的关键一环。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首善标准,建立健全我市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工作机制,把好政策关口,做好协调引导。要全面开展评估、把握评估重点、压实各方责任,综合评估新出台政策对经济总量和结构、供给和需求、民生保障及社会预期等的影响,提高评估把关的精准性、科学性、有效性,将一致性要求贯穿政策制定和执行全过程,确保我市各项政策符合党中央大政方针、决策意图和部署要求,促进政策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会议强调,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从首都实际出发,率先建立适度超前、包容有效、长远可持续的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支撑我市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走在前、作表率。要强化要素综合保障,加大优秀青年人才引育力度,创新完善产业投资体系,发挥好政府投资基金等耐心资本引导作用,强化技术、数据、载体、场景、空间等多要素联动。加强产业全周期投入,支持跨领域跨平台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创新型企业规模化成长,促进未来产业重大项目加快落地。完善长效服务机制,优化知识产权开发利用机制,健全未来产业政策体系,完善未来产业潜力项目支持措施。
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与“十五五”规划衔接,促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提升。要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提升传染病监测预警、流行病学调查等核心能力,提升公共卫生应急指挥调度能力和院前急救效率,构建慢性病“防、筛、管、救、治、康”全链条一体化防控体系。要提升医疗服务质效,完善分级诊疗体系,补齐儿科、老年、精神卫生等专科短板,优化预约挂号、在线诊疗、送药到家等服务,持续完善医疗数据互通和检查结果互认。要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创新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手段。要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促进商业健康保险规范发展,建立全市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要推动医药科技创新,完善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措施,优化审评审批、临床应用等政策体系,拓展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场景。
会议强调,要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机制,扩大优质资源供给,优化区域教育布局,推动首都教育系统性跃升。要坚持超前布局、动态调整,统筹近期和中长期,统筹优化存量、扩大增量和提高质量,统筹学段、区域和城乡,科学规划布局教育资源。要优化托位资源供给,积极探索实施托幼一体化,提升“小小孩”照护服务的专业性和可及性,加大托育人才培养力度。要推动基础教育资源贯通衔接,加强纵向贯通的教育集团建设,引导一批符合条件的教师跨学科跨学段任教,缩小区域、城乡差距。要推动高等教育提质扩容,统筹规划市属高校布局,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推动学校发展与首都重大需求、解决关键难题相结合。立足首都需求优化职业院校结构布局。要发挥我市人工智能优势,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深化人工智能素养教育。
会议强调,要立足首都优势,在培养壮大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上勇创新、求实效,为新时代首都发展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创新打造“北京工人大思政课”体系,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党建工作,提升非公企业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质效,探索加强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要搭建建功立业平台,健全完善多层级、广覆盖的劳动和技能竞赛体系,加强技能大师工作室、职工创新工作室、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要促进素质技能提升,推进首都工匠学院体系建设,健全产业工人职业发展体系,构建多层级北京工匠人才队伍。要保障待遇权益,维护产业工人劳动经济权益,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农民工服务保障。
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列席会议。(祁梦竹 范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