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非遗之丫髻山庙会、黑水湾淘金习俗、平谷调

日期:2022-06-21 16:00    来源:平谷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分享:
字号:        

丫髻山庙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丫髻山庙会是以平谷区刘家店镇道教胜地丫髻山为依托和载体,以碧霞元君信仰为核心和引导的传统民俗活动,始于明嘉靖时期,于明、清、民国时期达到鼎盛。明代以农历四月十八为进香正日,会期5天;清初,庙会改为四月初一至十八,庙会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道教的碧霞元君是丫髻山供奉的主神,庙会吸引多地民众和民间花会、香会等前来赶庙朝山。庙会期间,有多档花会表演和传统祈福仪式,现有以万庄子花会为代表的传统花会100余档。丫髻山庙会在华北地区影响很大,辐射区域涉及京津冀、蒙、辽等地区。

黑水湾淘金习俗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平谷区金海湖镇黑水湾淘金习俗,最初以传统淘金技艺为表现形式,后经历史发展,涵盖淘金生产习俗,淘金生活习俗以及与淘金相关的传说、故事等口头文学。

黑水湾村淘金始于清末民初至公元2003年,历经“民采”“国矿”“集体”“个人”和“封硐后”五个历史阶段。它以群体传承为主要特征,并对周边群众生活产生广泛影响。 

平谷调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平谷调,又称“平谷大鼓”。由平谷鼓书艺人王宪章创建于1880年左右。在其传播过程中,曾出现过“铁板大鼓”、“落腔调”、“乐亭大鼓”、“铁片大鼓 ”等称谓,根据唱法不同,又有“小口平谷大鼓”,“大口平谷大鼓”之分。

平谷调主要流传和影响区域包括北京、天津、辽宁等地。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