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人社畢發〔2025〕12號
各區委組織部,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財政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社會事業局、財政國資局,各普通高等院校、研究生培養單位,各有關單位:
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高品質充分就業的決策部署,落實《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教育部 財政部關於做好2025年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工作的通知》(人社部發〔2025〕20號)相關要求,進一步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在京就業創業,助力首都高品質發展,制定如下措施。
一是進一步支援用人單位穩崗拓崗。擴大一次性擴崗補助範圍,對招用畢業年度及離校兩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及16-24歲登記失業青年的社會組織,參照企業享受一次性擴崗補助政策,政策執行至2025年12月31日。穩定擴大國有企業招聘高校畢業生規模,延續實施國有企業一次性增人增資政策,政策執行至2026年12月31日。建立城鄉基層崗位歸集發佈機制,加大崗位蒐集力度,動態發佈本市醫療衛生、養老服務、社區工作者、鄉村振興協理員等城鄉社區就業崗位,定期組織高校根據畢業生意願精準推送崗位資訊,便捷高校畢業生集中選崗就業。
二是加大青年人才引進支援力度。聚焦人工智慧、積體電路、生物醫藥等新質生産力重點領域,加大科創型中小企業引進畢業生支援力度。成效突出或帶動就業效果顯著的大學生創業板在板企業,發起人或主要創始人符合條件的可申請辦理畢業生引進;核心成員符合條件的可申請辦理工作居住證。聚焦解決青年住房難題,支援有條件的區,推出住宿保障、安居補貼等政策,減輕在京生活成本,吸引青年在京就業。建立“百校千企”聯席機制,聚焦京內外高校、産業園區企業,通過政策解讀、專場招聘、案例分享等形式,定向推送政策服務包,精準提供服務。
三是優化高校畢業生參加招考(聘)條件。本市機關事業單位、地方國有企業招錄(聘)“應屆高校畢業生”的崗位,應向畢業證書落款年度2年內(含畢業當年度)的高校畢業生開放,不對其是否有工作經歷、繳納社保作限制。對招錄(聘)對象有畢業時間要求的,應明確到畢業年度。畢業時間以本人畢(結)業證書落款年度為準(不含跨年結業轉畢業)。國家出臺新規定的,從其規定。
四是啟動實施實習見習計劃。搭建京津冀大學生實習實踐平臺,匯集區域、市場、行業等資源,全年歸集實習崗位不少於1萬個,為在校學生提供更多優質實踐機會。加大就業見習崗位儲備,全年募集見習崗位不少於1萬個,為離校未就業畢業生等青年提供更多實踐鍛煉機會。
五是加快實施就業創業能力提升計劃。落實教育部高校學生就業能力提升“雙千”計劃,聚焦人工智慧、低空經濟等12個急需緊缺産業領域的60個重點建設方向,用足用好職業學校(含技工學校)、企業、實訓基地、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等資源,開設百餘門培訓課程,幫助提升職業技能,拓寬擇業範圍。實施技能培訓評價進校園行動,提升青年群體就業創業能力。引導廣大高校畢業生等青年根據職業規劃、求職意向自主參加技能培訓,按規定落實職業培訓補貼。擴大青年求職能力實訓營規模,通過組織體驗活動、開展課程教學等形式,幫助提升求職能力。
六是推進就業指導資源整合提升計劃。在市屬高校建設一批就業創業指導服務站,用好“政府+市場”資源,引入簡歷診斷、AI面試等人力資源服務,將人社服務送進校園。建立北京市就業創業指導師專家庫,匯集國家級職業指導師、頭部企業HR、頭部人力資源機構職業指導師等多方資源,組織職業指導專家進校園提供職業規劃、就業指導等就業服務,幫助大學生把握市場需要、明晰職業目標、提升就業能力。在各區建立青年就業驛站,為外地來京求職的高校畢業生等青年提供政策解讀、職業指導、招聘資訊等“一站式”服務。
七是完善就業困難“一對一”幫扶機制。強化高校就業幫扶,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會同市教委選取就業工作任務重、壓力大的高校,開展人社局長結對幫扶,組織本市公共就業創業服務機構根據需求,舉辦校園招聘活動。強化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名服務,普遍提供至少1次政策宣介、1次職業指導、3次崗位推薦及1次培訓或見習機會,持續做好跟蹤服務。強化低保、殘疾等困難家庭畢業生結對幫扶,制定專項計劃,實施“一人一策”,針對性提供3-5個高品質崗位資訊,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強化“區與區”結對幫扶機制,組織就業優勢區與薄弱區崗位資源共用、就業服務互助,提升本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品質。
八是打造便捷高效線上服務模式。推出“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一張圖”,發佈大學生就業創業政策服務地圖,整合服務資源,可搜索附近就業崗位、招聘會,查詢就業、人才服務等機構和創業服務等情況,實現“一圖通覽、一鍵可及”。建設“大學生就業安居一件事”場景,整合就業登記、檔案轉遞、參保登記、補貼申領、租房購房指引等事項,實現統一入口、多事項辦理。
九是建立健全青年就業失業監測體系。建立全市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失業監測體系,健全部門間數據共用機制,運用信息化手段多維度、動態掌握青年就業失業狀況。定期開展高校畢業生等青年調查,掌握就業狀態、就業意向等資訊,研判青年就業變化規律。加強分析研判,把握形勢趨勢,制定規模性失業風險防範和應對預案,堅決防止引發社會穩定問題。
中共北京市委組織部
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
北京市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
北京市財政局
2025年10月21日
(此件主動公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