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民養老發〔2024〕74號
各區民政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社會事業局:
為貫徹落實《關於完善北京市養老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規範推進街道(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運營管理,現將《北京市街道(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內設社區餐廳建設工作指引》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北京市民政局
2024年7月1日
(此件公開發佈)
北京市街道(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內設社區餐廳建設工作指引
第一條 為指導和規範街道(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內設社區餐廳(以下簡稱“社區餐廳”)建設,根據《北京市加快養老助餐服務發展的工作方案》《北京市街道(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建設管理指引(試行)》的要求,制定本工作指引。
第二條 本工作指引適用於街道(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內設社區餐廳的建設工作。
依託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建設的社區餐廳可參照執行。
第三條 社區餐廳基本要求
(一)運營主體應當依法取得食品經營許可。
(二)選址原則上設置在一樓,二層及二層以上應設無障礙電梯。
(三)要有相應功能區,即:食品加工製作區、選餐配餐區、就餐區、衛生洗漱區。
(四)要有相應設施設備,即:有滿足需求的食具桌椅、有消毒碗櫃、有保鮮冰櫃、有留樣冰箱、有供暖降溫設備、有電子監控設備、有消防器材、有支付系統。
(五)堂食大廳面積原則上不低於100平方米,應當進行適老化改造(包括防滑地面、扶手、地面引導標識等),環境溫馨、燈光明亮、清潔衛生、標識清晰。有條件的地方,可適當添置輪椅、拐杖等日常生活類輔助器具。
(六)主要出入口懸挂統一式樣的社區餐廳牌匾標識。
(七)按照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和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佈的《GB 31654-202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餐飲服務通用衛生規範》開展經營活動,並達到“陽光餐飲”要求。
(八)嚴格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禁止非法食用、交易野生動物,落實衛生防疫相關規定和要求。
(九)室內全面禁煙,設置禁止吸煙標識。
第四條 食堂大廳建設要求
(一)應配置適合老年人使用的桌椅、用具等,桌椅應可移動且牢固穩定,無尖銳棱邊和棱角。
(二)應配置必要的溫度調節設備。
(三)設置顯示屏,公開展示膳食加工製作關鍵環節,實現“明廚亮灶”。
(四)建設或配置資訊系統及支付終端,能進行老年人身份驗證,支援養老助殘卡消費,支援移動支付、銀行卡、現金等多種消費結算方式,自動進行老年人就餐統計、結算和管理。
(五)營造老年人文化活動氛圍,配置電視、書籍等文化娛樂用品。
(六)宜配置醫療急救箱,配置監控攝像頭。
(七)應在顯著位置公開基本資訊、從業人員健康證、收費價格及優惠套餐、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品安全承諾書、投訴電話等資訊,接受轄區居民和社會監督。
第五條 運營管理要求
社區餐廳依據運營協議約定,為老年人提供適合老年人飲食特點、價格優惠、營養全面的多樣化老年優惠套餐。對於未選擇優惠套餐的老年人,在市場價基礎上給予相應折扣優惠。
社區餐廳在做好老年人服務保障的同時,可向其他社會群體開放。
第六條 助餐服務要求
(一)安全要求。街道(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運營主體負責人是社區餐廳安全管理的第一責任人,對社區餐廳安全全面負責。
(二)人員要求。社區餐廳應配備與就餐規模相適應的工作人員,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人員應每年進行健康檢查,取得健康證明後方可上崗;配備經食品安全培訓,具備食品安全管理能力的專職或者兼職食品安全管理人員,負責日常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配備專職或者兼職營養師,指導老年人膳食營養平衡。
(三)餐食要求。社區餐廳應綜合考慮老年人的身體特點、飲食習慣和時令季節變化,按照《WS/T556 老年人膳食指導》的要求制定營養健康的食譜。食物選擇應品種多樣、新鮮衛生,食品應搭配合理、控油鹽糖。
社區餐廳應提供早、中、晚餐,形成相對固定的供餐時間並對外公示。同時,每週公佈帶量食譜,有條件的宜同時公佈食品的營養素供給量。
(四)配餐要求。配餐前應檢查食品、餐用具、資訊系統等,確認狀況良好。配餐區的食品和物品應分類放置,標識清晰。配餐過程中應採取有效防護措施,避免食品受到污染,宜使用密閉容器。配餐工作人員應佩戴口罩,配餐前進行手部清洗消毒,配餐過程中應佩戴一次性手套。
(五)清運要求。食具使用後應進行清洗消毒,消毒後的食具應存放在專用保潔設施或場所內。餐飲服務過程中産生的垃圾應按照垃圾分類要求分別處理。廢棄物應存放在有蓋子的專用容器中,由專人負責處置和管理,由有資質的廢棄物收運者進行收運。
(六)送餐要求。為有需求的居家老年人提供送餐服務,送餐過程中應配備必要的保溫設施,送餐服務半徑所用的運輸時間不宜超過30分鐘。配送的食品應在當天食譜的基礎上,按照居家老年人的預約進行準備。應保持運輸車輛、送餐容器的清潔,送餐前和送餐後應進行清洗消毒。應在外包裝上加貼食品安全封簽,以提示老年人用餐時限。應記錄送餐過程和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