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策文件
  1. [主題分類] 衛生、體育/衛生
  2. [發文機構] 北京市醫院管理局
  3. [聯合發文單位]
  4. [實施日期]
  5. [成文日期] 2018-01-09
  6. [發文字號] 京醫管醫護〔2018〕2號
  7. [廢止日期]
  8. [發佈日期] 2018-01-10
  9. [有效性]
  10. [文件來源] 政府公報 年 第期(總第期)

北京市醫院管理局關於印發《2018年市屬醫院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的通知

列印
字號:        

京醫管醫護〔2018〕2號

各市屬醫院:

  為貫徹落實國家衛生計生委《關於印發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通知》(國衛醫發〔2017〕73號)工作要求,市醫院管理局堅持持續改善市屬醫院醫療服務,繼續以問題為導向,以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為落腳點,堅持改革與改善並重,堅持持續創新醫療服務方式,加強醫療服務管理,推進服務供給側改革,特製定《2018年市屬醫院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北京市醫院管理局

2018年1月9日

2018年市屬醫院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

  一、工作目標

  堅持以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為落腳點,改革與改善同步,創新推進服務供給側改革,聚焦就醫的痛點、難點,以問題為導向,以改善服務為着力點,做精做細各項措施。對2017年北京市屬醫院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中實施不充分、不平衡的項目整改落實。2018年,市醫院管理局將針對仍然存在的便民措施不足、就診流程不暢、人性化服務不充分、診療服務欠精準等突出問題,組織市屬醫院推出18項改善醫療服務措施,持續不斷打造優質醫療、精準醫療和有溫度的醫療。

  二、工作措施

  1.開展院容院貌專項整治行動,為患者和職工營造良好的環境。

  實施基礎設施和基礎環境改造,清潔室內過道墻壁,及時清除污漬、廣告以及醫院各類通知不規範的“膏藥貼”,清理“斷頭標識線”,全面整治瓷磚脫落、天花板墻皮滲水等影響院容院貌的問題,實現院區環境“留白增綠”,標識清晰完整,為患者和職工提供乾淨、整潔、溫暖、舒心的環境。(實施範圍:全部市屬醫院)

  2.進一步規範導醫導診服務,打造有序就醫流程。

  推進院內電子導航或圖形導航服務,構建智慧化、立體化的導醫模式,並在門診大廳設置黃馬甲流動導診員,統一着裝及規範化用語,為患者提供更貼心、更規範、更便捷、更精準的導醫導診服務。(實施範圍:全部市屬醫院)

  3.增加一批便民服務設施,滿足患者就醫需求。

  在門診區域或有條件的治療檢查科室增設儲物櫃和挂衣鉤,方便患者就診檢查時使用;在門診區域增設移動共用充電寶和電熱水器(或具有熱水功能的飲水機)等便民設施;按照門診服務量,為患者提供較為充足的輪椅借用服務;在藥房附近設置藥品整理臺。進一步完善便民服務,提升患者就醫服務體驗。(實施範圍:全部市屬醫院)

  4.不斷提高膳食品質,豐富供應品種,讓患者感受到變化。

  面向住院患者需求,持續改進膳食品質,豐富並推出一批地方口味的特色品種,均衡營養,感受可口;增設餐飲售賣窗口、自動售賣機(或流動餐飲售賣車)或引入便利店,方便患者和家屬的用餐需要。(實施範圍:全部市屬醫院)

  5.拓展“京醫通”服務功能,方便患者資訊查詢。

  拓展並完善京醫通平臺服務功能,開展移動端就診資訊查詢、化驗檢查結果資訊推送和自助列印。(實施範圍:全部市屬醫院)

  6.優化門診候診服務,精確預約到30分鐘。

  將1小時分時段預約掛號服務再精確到30分鐘預約,在候診區域應用電子叫號系統,優化二次分診服務,改善候診秩序及流程,提供高效、人性化的就醫等候服務。(實施範圍:全部市屬醫院)

  7.提供急診預繳費服務,簡化就醫流程,減少往返不便。

  向急診患者(特別是急診留觀患者)提供急診預交金服務,患者可選擇先繳納急診預交金、離院統一結算的方式,減少往返繳費造成的不便。(實施範圍:提供急診服務的20家市屬醫院)

  8.在急診留觀區域提供標準化生活用品,改善留觀區環境。

  為急診留觀患者提供可臥式陪護椅、床上用品、熱水器以及輪椅等標準化的設施、物品和使用服務,改善急診留觀區環境,提升就醫感受。(實施範圍:設置急診留觀區域的19家市屬醫院)

  9.豐富百姓健康服務平臺,促進患者科學健康觀念和生活方式的養成。

  推出一批病友會、家屬健康講堂等系列活動,開展專病患者隨訪,在門診區域增設科學健康站、健康指導員,健康站內設置自助測血壓、測視力、測體脂等自助設備,提供健康科普讀物,開展健康諮詢,利用多種服務平臺向患者提供通俗易用的健康指導和權威科學的健康知識。(實施範圍:全部市屬醫院)

  10.關愛老人,為老年患者提供住院護理評估和出院健康指導,減少老人住院和居家的護理風險。

  在所有病區開展老年患者入院和出院護理綜合評估,降低老年患者住院期間跌倒、墜床等風險,併為老年患者居家康復提供安全指導,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品質和生存品質。(實施範圍:除北京兒童醫院、首都兒科研究所外的20家市屬醫院)

  11.通過處方上印製的二維碼,掃碼後為患者提供更便捷的用藥指導服務。

  推行處方上創新設置二維碼服務,患者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後,可獲取處方藥物的用藥指導,實現個性化、無紙化、方便快捷的貼身藥學服務。(實施範圍:全部市屬醫院)

  12.推出一批疑難病多學科聯合門診和專病中西醫聯合門診,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診療服務。

  以醫生工作站預約方式開展疑難重症多學科聯合門診,依據病情組織相關臨床專業的臨床醫師、藥師、護師、營養師、康復師以及影像病理檢驗等醫技專業人員提供綜合診療服務;在設有中醫科的市屬醫院開展專病中西醫聯合門診,提供中西醫協同服務,滿足患者日益增加的整體化診療需求,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診療服務。(疑難重症多學科聯合門診實施範圍:全部市屬醫院;專病中西醫聯合門診實施範圍:設有中醫科的17家市屬醫院;)

  13.增設營養門診(營養諮詢門診)提供專業營養服務。

  重點面向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和有特殊營養需要的患者,開展營養門診或營養諮詢門診,提供營養治療、膳食指導及營養宣教等服務,讓營養師(含營養醫師或臨床營養師)走到患者身邊。(實施範圍:除北京口腔醫院、北京安定醫院、北京回龍觀醫院外的19家市屬醫院)

  14.細化專病專症門診,幫助患者更加精準就醫。

  進一步細化專病專症門診,在2017年的基礎上增加專病專症門診,總數累積達到500個,為患者提供更精準的掛號服務。(實施範圍:全部市屬醫院)

  15.增加門診專科護理服務項目,使患者享有更全面專業的護理服務。

  進一步豐富門診專科護理服務內容,加強宣傳推介,在門診繼續推廣專科護理服務項目,總數累積達到100個,為患者提供更完善、更有針對性的護理服務。(實施範圍:全部市屬醫院)

  16.大力推廣日間服務,減少患者留院時間,減輕患者費用負擔。

  推行日間手術服務,充分利用醫院資源開展非手術類日間病房服務,縮短患者留院時間,減輕患者費用負擔。(實施範圍:除北京安定醫院、北京回龍觀醫院、北京小湯山醫院外的19家市屬醫院)

  17.繼續推出第四批知名專家團隊,使疑難重症患者看上“大專家”。

  在已經推出前三批知名專家團隊基礎上,繼續擴大知名專家團隊數量,總數累積達到90個,提高優質資源服務效率。(實施範圍:相關市屬醫院)

  18.繼續拓展遠端醫療服務,使患者就近獲得高水準專家服務。

  繼續擴大遠端醫療服務範圍,開通疑難重症轉診綠色通道,重點覆蓋京津冀、京蒙、京沈等政府指令性對口支援與區域合作項目,提升區域協同和支援服務能力。(實施範圍:除北京小湯山醫院外的21家市屬醫院)

分享:
相關政策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