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成癮指在無成癮物質作用下對網際網路使用衝動的失控行為,表現為過度使用網際網路後導致明顯的學業、職業和社會功能損傷。
持續時間是診斷網路成癮障礙的重要標準,一般情況下,相關行為需至少持續12個月才能確診。
網路成癮包括網路游戲成癮、網路色情成癮、資訊收整合癮、網路關係成癮、網路賭博成癮、網路購物成癮等,其中網路游戲成癮最為常見。
12-16歲的青少年是網癮高發人群
《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72億,其中學生群體規模最大,佔比為25.4%。12-16歲的青少年是網癮高發人群。雖然目前尚缺乏大樣本流行病學調查數據,但既往研究顯示,游戲成癮的流行率約為0.7%-27.5%。
産生耐受性
隨着時間的推移,上網會産生耐受性。最初,孩子可能玩10分鐘就滿足了,之後卻需要越來越長的時間時,説明他可能已經對上網成癮。
對其他事情喪失興趣
如果一個孩子過去很喜歡踢足球、與小夥伴們一起玩或者喜歡爬樹,現在卻對諸如此類的事情喪失興趣,而只喜歡花上幾個小時玩上網,説明他可能已經對上網成癮。
控制力下降
成癮者通常控制力下降。如果父母強行不讓他們玩上網,他們可能會有一些不良表現,但不一定是成癮表現。
撒謊
撒謊稱自己沒玩上網,偷偷將上網帶進臥室或者在其他隱秘的地方玩,又或者通過欺瞞家人的方式讓自己多玩一會上網,所有這些都是成癮表現。
回避負面情緒
成癮者往往借助藥物或者某種活動和行為避免自己出現負面情緒。玩上網的孩子如果回避悲痛、壓力或者負面情緒可能是成癮的一種表現。例如,如果你的孩子在和人打架或者和父母爭吵之後便玩上網,説明他可能在用這種方式應對負面情緒。
成績下降,失去朋友
失去重要朋友和學習成績下降也是成癮的表現。如果過度沉湎於上網,孩子的人際關係可能出現問題,失去朋友,同時學習成績也會下降。上網成癮的孩子會將自己與外部世界隔離開來。
青少年要正確認識網路,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樹理想,立長志,把注意力放在學習上。當出現沉迷網路的念頭時,反覆暗示自己"我一定能行"、"我一定能戒除"的信念。當抵制住了網路誘惑時,進行自我鼓勵,加強信念。還可將網路的危害和戒除網癮的決心寫下來,提醒自己轉移對網路的注意力;可加入社團,積極參與自己感興趣的活動,融入現實人際交往。
專家建議:家庭要成為預防網路沉迷的第一道防線
每天花點兒時間和孩子聊天,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
教孩子和他人交往的技巧,讓孩子有3~5個好朋友;
和孩子一起做家務,培養幾項家人共同參加的運動;
把電腦放在客廳或書房,理智地支援孩子上網;
盡可能陪孩子一起上網;
不要給孩子購買過於高級的手機,手機功能越簡單越好;
為孩子設定一個具體的目標,把大目標簡化成小目標;
找出孩子的優點,適時地表揚孩子的進步。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