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指:農業、農村、農民
全國農業普查工作是一項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普查的組織充分發揮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集中力量辦大事,全國共動員近400萬普查指導員和普查員,逐村、逐戶、逐單位入戶普查登記,全國共調查了60多萬個村、2.3億住戶和200多萬個單位。我國共開展了三次農業普查工作,分別是1996年、2006年和2016年。
2015年6月國務院決定開展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農業普查獲得了海量反映我國“三農”最新家底的基礎數據,查清了糧食、棉花、畜禽、水産品等主要農業生産底數,系統反映了農民和農村新變化,同時,獲取了農業規模化經營、農村基礎設施及環境等方面常規統計調查沒有覆蓋的資訊,填補了“三農”統計上的空白。
普查內容突出“三新”,緊跟新時代我國農業、農村、農民發生的深刻變革,在摸清基本家底的前提下,聚焦農業生産經營出現的新産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農村發展新面貌和農民生活新變化。
在普查表設置上:新增規模經營戶表,將規模戶與普通農戶區別普查,對新型經營主體的普查更加翔實,以準確反映農業現代化新進程。
在普查內容上:新增反映當前農業農村農民新變化、新特點的內容和指標,深入揭示農村土地流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業規模化和産業化等新特點,全面反映10年來我國農業發展新情況、農村建設新面貌、農民生活新變化。
在普查手段上:首次在農業普查中利用無人機、衛星遙感、手持智慧終端和聯網直報等現代資訊技術採集和處理普查數據。使用手持移動採集終端(PDA)入戶訪問登記,並實時向國家統計局傳輸原始數據,提高了普查工作效率和數據品質。
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的各項任務將於2018年年底完成。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