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策解讀 > 政策問答 > 兩會熱詞-非物質文化遺産
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産?

  非物質文化遺産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並視為其文化遺産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

北京到底有多少非物質文化遺産?

  北京市目前擁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03個、市級代表性項目273個、區級代表性項目909個;京劇、皮影戲等項目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共有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104人、市級代表性傳承人254人、區級代表性傳承人731人。

  其中,相聲、象棋、同仁堂中醫藥文化、廠甸廟會、全聚德挂爐烤鴨技藝等諸多耳熟能詳的文化項目都囊括其中。


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産法是何時頒佈的?有沒有活動日呢?

  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産法》,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

  有沒有活動日呢?

  當然有嘍!每年6月第二個星期六為“文化和自然遺産日”,屆時都會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廣大公眾提供體驗、學習、親近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機會。


非物質文化遺産包括哪些形式?

  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

  傳統美術、(梅花篆字)書法、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

  傳統技藝、醫藥和曆法

  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

  傳統體育和游藝

  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産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