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産黨第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時提出了“生産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具體要求。
2012年,中共十八大明確提出了“美麗中國”這一概念,而美麗鄉村建設是美麗中國建設中的重要環節。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要建設“美麗鄉村”的奮鬥目標,進一步加強農村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和綜合整治工作,切實提高廣大農村地區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美麗鄉村建設不僅僅包括發展鄉村旅游和休閒農業,還包括整治農村環境、村莊綠化美化、飲水安全和污水治理、廁所改造、冬季清潔取暖、産業發展和建設文明鄉村等方面。全面提升農村地區生態環境建設水準、基礎設施建設水準、公共服務水準、社會治理水準等,創建良好的農村人居環境,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環境需要。
飲水問題:通過新建或改擴建集中供水廠、改造村級供水站、更新改造供水管網等措施,更好地保障農村飲水安全。
污水治理:集中或分散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在人口較少的村莊通過濕地等多種方式進行污水處理。
在朝陽、海淀、豐臺、石景山、大興、通州、房山7個區的平原地區村莊基本實現“無煤化”基礎上,2018年全市平原地區村莊基本實現“無煤化”。同時,推進山區村莊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工作,特別是要加快2022年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周邊村莊的“煤改清潔能源”改造。
實現遠郊平原地區和山區居民分別出行20分鐘、30分鐘以內即可享受到社區衛生服務。
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現95%的農民參加新農合。
加強傳染病防控,做好計劃免疫工作,使兒童免疫接種率保持在99%以上,並且為60歲以上老年人群免費提供流感疫苗接種。
利用田園風光、山水資源和鄉村文化,大力發展各具特色的農村生態旅游、鄉村休閒旅游、民俗旅游和農業傳統體驗游。
建設北京農産品綠色優質安全示範區,帶動農民持續增收、低收入戶增收達標。
推進戶用無害化衛生廁所建設,鼓勵農戶新建、改建水衝式廁所,力爭2020年底前,全市農村公共衛生廁所基本達到等級標準,戶廁基本達到無害化要求。
積極探索古民居保護與改善農村居民生活條件的有效實現形式,加強鄉村歷史文化傳承要素的修復和整治。
挖掘整理農村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和利用好農村歷史文脈和現有自然景觀。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