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策解讀 > 政策問答 > 北京“雙減”工作措施相關問答
採取哪些措施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

  一是統籌作業管理。進一步完善作業統籌管理機制,學校制定作業管理辦法,建立作業校內公示制度,公開班級各學科作業,加強品質監督。作業必須在課內佈置,作業難度不得超過國家課標。不得佈置機械重復、懲罰性作業。嚴禁給家長佈置作業或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

  二是控製作業總量。小學一、二年級不佈置家庭書面作業,可在校內適當安排鞏固練習;小學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初中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90分鐘。個別學生經努力仍完不成書面作業的,也應按時就寢,確保充足睡眠。

  三是加強作業設計指導。將作業設計納入教研體系,系統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體現素質教育導向、涵蓋德智體美勞全面育人的基礎性作業,鼓勵佈置分層、彈性、個性化作業。教師要指導小學生在校內基本完成書面作業,初中生在校內完成大部分書面作業。不得要求學生自批自改作業。

  四是用好課餘時間。學校和家長要引導學生放學回家後完成剩餘書面作業,進行必要的課業學習,從事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開展適宜的體育鍛煉、閱讀和文藝活動等。引導學生合理使用電子産品和網路,保護視力健康,防止網路沉迷。家長要積極與孩子溝通,關注孩子心理健康,幫助其養成良好學習生活習慣。寄宿制學校要統籌安排好課餘學習生活。

採取哪些措施進一步提升學校課後服務水準?

  北京“雙減”措施對提升學校課後服務水準,提出了要加強整體規劃設計、豐富服務內容、拓寬服務渠道、做強做優免費線上學習服務等明確要求,旨在增強學生和家長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一是整體規劃設計。學校要做好教育教學活動和教師資源的統籌,將課後服務時段分進行整體規劃、系統設計,結束時間原則上不早於17點30分。對有特殊需要的學生,學校應提供延時託管服務。初中學校工作日晚上可開設自習班。學校可統籌安排教師實行“彈性上下班制”。

  二是豐富服務內容。學校制定具體的課後服務實施方案,提供功能表式課後服務項目和內容,供學生自願選擇,切實增強課後服務的吸引力。學校充分利用課後服務時間,指導學生完成作業,組織優秀教師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課業答疑和輔導,對學有餘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文體、藝術、勞動、閱讀、興趣小組及社團活動等綜合素質拓展類活動。學校不得利用課後服務時間講授新課。

  三是拓寬服務渠道。課後服務一般由本校教師承擔,也可引入校外優質資源,共同做好課後服務。教育部門可組織優秀教師到本區域內優質資源不足或有需要的學校開展課後服務。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發揮好少年宮、青少年活動中心等校外活動場所在課後服務中的作用。課後服務不能滿足部分學生發展興趣特長等特殊需要時,教育部門可通過遴選,適當引進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參與課後服務,並建立評估退出機制。 

  四是做強做優免費線上學習服務。全面實施“網際網路+基礎教育”工程。充分利用資訊技術,提升教育教學水準和教育管理能力。健全線上教學管理制度,完善線上公共教學平臺,打造“雙師課堂”。免費向學生提供覆蓋各年級各學科的學習資源,以及法制、安全、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高品質專題教育資源,深化開放式互動答疑,惠及更多學生。

如何做好課後服務保障?

  嚴格執行中小學教師編制標準,配齊配足教師。完善學校課後服務經費保障辦法,確保經費增量滿足課後服務需要。深化績效導向,積極向參與課後服務人員傾斜。進一步優化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方案,確保課後服務經費主要用於參與課後服務教師和相關人員的補助。把用於教師課後服務補助的經費額度,作為增量納入績效工資並設立相應項目,不作為次年正常核定績效工資總量的基數。對聘請校外人員提供課後服務的,課後服務補助可按勞務費管理。教師參加課後服務的表現應作為職稱評聘、表彰獎勵和績效工資分配的重要參考。

採取哪些措施全面規範校外培訓行為?

  一是嚴格審批准入。不再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培訓機構。對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重新審核登記,保留的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依法依規嚴肅查處不具備相應資質條件、未經審批多址開展培訓的學科類培訓機構。對已備案的線上學科類培訓機構按要求全面排查,並按標準重新審批准入。未通過審批的,取消其原有備案登記和網際網路資訊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ICP)。

  二是嚴控學科類培訓時間。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佔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學科類培訓時間不得與中小學校教學時間相衝突,線下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於20點30分,線上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於21點。線上培訓每課時不超過30分鐘,課程間隔不少於10分鐘。探索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合理控制學生連續線上培訓時間。

  三是規範培訓服務行為。完善學科類培訓管理服務平臺,動態掌握學科類培訓的培訓內容、培訓材料、教師資質等資訊,健全完善培訓內容備案與監督制度。嚴禁超標超前培訓,嚴禁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從事學科培訓,嚴禁提供境外教育課程。依法依規堅決查處超範圍培訓、培訓品質較差、內容低俗違法、盜版侵權等突出問題。

  四是強化經營活動監管。嚴格控制資本過度涌入培訓機構。科學合理確定計價辦法,明確收費標準,堅決遏制過高收費和過度逐利行為。校外培訓機構每次招生前須向教育部門報備招生簡章、課程內容、教師資質、收費情況等事項。全面落實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管理辦法。鼓勵實施“先培訓後收費”“一課一消”培訓收費模式,有效防範“退費難”“卷錢跑路”等問題發生。

  五是嚴控廣告宣傳投放。加強校外培訓廣告管理。市屬主流媒體、新媒體以及公交車站和地鐵等公共場所、居民區各類廣告牌和網路平臺等,不刊登、不播發校外培訓廣告。依法依規嚴肅查處各種誇大培訓效果、誤導公眾教育觀念、製造家長焦慮的校外培訓違法違規廣告行為。

  六是嚴禁學科類培訓機構上市融資。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上市公司不得通過股票市場融資投資學科類培訓機構,不得通過發行股份或支付現金等方式購買學科類培訓機構資産。已違規的,要進行清理整治。

  七是完善長效治理機制。完善全鏈條、全流程的管理服務工作體系,進一步健全違規行為發現機制、常態化風險監測機制和聯動執法懲戒機制。

如何提升校內教育教學品質,保證學生在校學足學好?

  一是推進優質均衡發展。積極開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創建工作,持續深化集團辦學、學區制管理。加快城鄉一體化學校和市級統籌優質學校建設。充分激發學校辦學活力,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縮小城鄉、區域、學校間教育水準差距,整體提升學校育人能力,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二是規範教育教學秩序。嚴格落實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課程,嚴格規範教材使用。學校不得隨意增減課時、提高難度、加快進度,小學一年級堅持“零起點”教學。降低考試壓力,改進考試方式,考試成績呈現實行等級制。學校不得利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義務教育階段的未成年學生開展任何形式的集體補課,不得組織任何形式的招生、分班考試,嚴禁劃分重點班、實驗班。

  三是提高課堂教學品質。落實課堂教學基本要求、基本規範和基本規程,優化教學方式,強化教學管理,積極推進“空中課堂”“雙師課堂”“融合課堂”建設,提升學生在校學習效率。加強學科建設和教研管理,切實提高教學品質。

  四是深化高中招生改革。積極完善基於初中學業水準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模式,不斷深化高中招生考試方式改革。堅持以學定考,進一步提升中考命題品質。逐步提高優質普通高中招生指標分配到區域內初中的比例,規範普通高中招生秩序。

  五是納入品質評價體系。認真落實義務教育品質評價指南,將“雙減”工作成效等情況作為區、校義務教育品質評價的重要內容。

北京“雙減”措施針對3-6歲學齡前兒童和普通高中學生如何做好培訓監管工作?

  在做好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雙減”工作的同時,統籌做好面向3至6歲學齡前兒童和普通高中學生的校外培訓治理工作,不得開展面向學齡前兒童的線上培訓,嚴禁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班、思維訓練班等名義面向學齡前兒童開展線下學科類(含外語)培訓。不再審批新的面向學齡前兒童的校外培訓機構和面向普通高中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對面向普通高中學生的學科類培訓機構的管理,參照中央及本市有關規定執行。

 

  (問答來源:北京市教育委員會)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