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五環一帶最後一塊完整的産業發展區,有了實施方案。
4月15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最新發佈的《國際醫藥創新公園高品質建設實施方案》。國際醫藥創新公園所在地是北京五環一帶最後一塊完整的産業發展區,規劃總用地面積約5.8平方公里,將集中打造最優的國際化醫藥創新生態。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六大中心在此落地
北京是跨國藥企來華投資的首選地。2024年,阿斯利康、禮來、拜耳等8家外資藥企集團在京新設研發或創新機構,其中有6家落在了國際醫藥創新公園中。
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劍華説,作為全球重要的創新樞紐城市,北京將在醫藥創新公園集中打造最優的國際化醫藥創新生態,為外資龍頭企業和全球頂尖人才來京發展以及我國企業在更大範圍內拓展業務,提供廣闊空間。
國際醫藥創新公園位於南五環兩側,南中軸以東、京臺路以西部分,規劃總用地面積約5.8平方公里,總建築規模約300萬平方米。
目前,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醫療器械審評中心、核查中心、評價中心、受理服務和投訴舉報中心、資訊中心等6個中心已在此落地。
“醫藥健康産業作為強監管行業,其發展離不開臨床、註冊、入院等政策的不斷完善。”林劍華説,本市將在醫藥創新公園發揮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六大審評中心集聚優勢,開展監管技術創新,形成可複製的監管創新範式,為全國探索有益經驗。
此外,國際醫藥創新公園的15公里半徑內覆蓋了同仁醫院等16家三甲醫院、首都醫科大學等5所醫學優質院校,監管及創新資源要素集聚。“這裡規劃了住房、教育、醫療、商業等基礎設施,形成公園引領的活力交往空間,是北京五環一帶最後一塊完整的産業發展區。”北京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劉力説。
三條地鐵在此交會
國際醫藥創新公園位於鳳池公園畔,規劃中的三條相容南北、貫通東西的地鐵線將在這裡交會,與首都國際機場、大興國際機場、北京南站、北部生命科學園、南部生物醫藥製造區緊密連通,具備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醫藥創新公園主要分為四大主體功能區,按照“一年一個節點、三年集聚成勢”的節奏,壓茬推進,後續逐步向周邊區域輻射拓展。
其中總部集聚區集中打造國際化、多元化商務空間,服務全球頂尖生物醫藥企業總部和創新中心集中落地;
研發轉化區建設集研發辦公、中試生産、産業配套設施一體化空間,滿足企業創新産品研發、中試、規模化生産需求;
醫工融合區着力引入國內外優質“學、研、醫”資源,合作建設産教融合基地、研究型醫院,提升醫工學科科研攻關、教學實踐、創新創業等一體化承載力;
醫藥智造區主攻智慧化、現代化標準廠房建設,吸引全球前沿創新産業化資源落地。
北京將在醫藥創新公園集中打造産教醫研一體的協同創新體系;搶抓全球人工智慧突破的戰略機遇,在醫藥創新公園圍繞數智醫生助手和藥物研發,打造人工智慧應用示範;集聚高校院所和三甲醫院等優勢資源,打造産教融合平臺,加速醫藥健康人才培養;大力引進重磅企業、重磅品種,快速提升本市醫藥健康産業發展能級。
聯動30余個産業園區
這一區域也將成為城南地區産業升級新引擎。在四輪城南行動計劃的縱深推進下,本市南部地區已形成高端製造集群,其中醫藥健康産業貢獻了全市一半以上的工業産值,正處在産業升級的關鍵階段。
選址南五環戰略腹地建設醫藥創新公園,將聯動大興臨空經濟區、大興生物醫藥基地、中日産業園等30余個産業園區,構建生物醫藥全鏈條産業生態,使南部地區成為首都高品質發展的新引擎。
“我們希望經過幾年的集中建設,這片園區能與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形成南北呼應格局,同時與大興生物醫藥基地、中日創新合作示範區等形成區域協同,為全市醫藥健康産業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構建更加宏偉的發展藍圖。”林劍華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