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策文件
  1. [主題分類] 衛生、體育/醫藥管理
  2. [發文機構] 北京市人民政府
  3. [聯合發文單位]
  4. [實施日期]
  5. [成文日期] 2025-04-01
  6. [發文字號] 京政發〔2025〕9號
  7. [廢止日期]
  8. [發佈日期] 2025-04-15
  9. [有效性]
  10. [文件來源] 政府公報 年 第期(總第期)

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國際醫藥創新公園高品質建設實施方案(2025-2030年)》的通知

列印
字號:        

京政發〔2025〕9號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各市屬機構:

  現將《國際醫藥創新公園高品質建設實施方案(2025-2030年)》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北京市人民政府    

2025年4月1日  

  (此件公開發佈)

國際醫藥創新公園高品質建設實施方案(2025—2030年)

  為高標準、高水準建設國際醫藥創新公園(BioPark,以下簡稱創新公園),深度挖掘和釋放區域潛力,提升城市南部地區發展能級,完善本市醫藥健康産業生態,促進本市深度融入全球醫藥健康創新合作網路,特製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將創新公園打造成為醫藥健康産業全球創新合作典範、醫藥健康監管和技術創新“試驗田”、全市醫藥健康産業新動能、城市南部地區産業升級新引擎,與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大興生物醫藥産業基地、中日國際創新合作示範區、亦莊生物醫藥園區,在發展空間上形成互補、産業鏈條上錯位發展、創新資源上實現共用,拓展國際創新合作的深度和廣度,持續完善本市醫藥健康創新鏈、産業鏈。

  到2027年,創新公園規劃建設取得初步成效,功能佈局框架基本成型,醫工融合區相關高校、研究型醫院等主體落地,新引進一批頭部醫藥企業創新研發項目,推出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藥品和醫療器械産品(以下簡稱藥械)。

  到2030年,創新公園4個産業功能區全部建成,實現人才聚集、高效運作,作為全球醫藥健康創新合作樞紐和産業聚集地、醫藥創新人才創業第一站、人工智慧賦能醫藥健康行業應用示範區、創新醫藥政策改革先行區的戰略地位更加凸顯。

  二、建設安排

  (一)功能佈局

  高標準、高品質、高水準佈局建設總部集聚區、研發轉化區、醫工融合區和醫藥智造區等4個産業功能區,後續逐步向周邊區域輻射拓展。

  總部集聚區,打造國際化、多元化商務空間,服務全球頂尖醫藥企業總部和創新中心落地。

  研發轉化區,建設能夠滿足企業創新産品研發、中試、規模化生産需求的一體化空間。

  醫工融合區,引入國內外優質教育、科研、醫療資源,建設産教融合基地、研究型醫院,為促進醫工融合科研攻關、教學實踐、創新創業提供支撐。

  醫藥智造區,建設智慧化、現代化標準廠房,服務全球頂尖醫藥企業落地生産。

  (二)建設時序

  按照規劃先行、産業牽引、配套跟進、同步建設的原則,圍繞“一年一個節點、三年集聚成勢”的目標,壓茬推進産業空間、産業項目、基礎設施、配套設施建設任務。

  三、支援政策和措施

  (一)高標準規劃建設

  1.提升規劃設計水準。以國際視野、國際水準開展創新公園規劃設計,打造能夠滿足未來醫藥健康産業發展需要和創新人才工作生活需求的城市空間,營造國際化、高品質的生活環境和功能融合、吸引力強的産業環境。(責任單位: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2.加大規劃保障支援力度。提升集約化建設水準,構建高低錯落、標識性強的城市空間。規劃建設文化體育、休閒娛樂等公共服務設施,打造自然中的開放交流空間。(責任單位: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大興區政府)

  (二)服務國家有關監管機構建設發展

  3.與國家有關監管機構緊密合作。建立與國家有關監管機構常態化溝通對接機制,從辦公空間、生活配套等方面加大服務保障力度,為開展國際審評標準學術交流研討、國際醫藥創新項目對接、國際醫藥創新成果展示等系列活動提供優質服務。(責任單位: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市藥監局)

  4.推動提升藥械監管效能。促進藥械監管機構與高校院所、企業開展項目合作,探索應用監管新工具、新標準、新方法。深化國際交流合作,加強監管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責任單位: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市藥監局)

  5.助力加速創新藥械研發上市進程。加大對國家藥監局醫療器械技術審評中心醫療器械創新北京服務站、北京藥品醫療器械創新服務站(南站)屬地保障力度,推動提升服務能級。(責任單位:市藥監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三)推動人工智慧和醫藥健康融合創新

  6.打造“人工智慧+醫藥健康”高地。支援企業圍繞數智醫生助手、人工智慧賦能藥物研發等開展技術攻關和示範應用。推動一批標桿示範場景在創新公園落地。打造“人工智慧+創新藥物研發”公共服務平臺,優化研發和生産流程,提升藥物研發效率。加快推進醫藥健康高品質數據示範應用。(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發展改革委、市醫保局、市藥監局)

  7.支援數據跨境流通便利化改革。推動數據流通利用增值協作網路在創新公園數據跨境場景中的應用,構建數據跨境流動傳輸監測、存證備案、可信運營等能力體系,提升醫藥數據跨境流通利用水準,為在創新公園落地的企業提供便利化服務。(責任單位:市委網信辦、市商務局、市政務和數據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四)加大産業政策支援力度

  8.加大科技資金支援力度。支援落戶企業開展全球首發或國際領先的創新藥械早期研發、臨床前研究、臨床試驗以及真實世界研究等。支援合同研發機構(CRO)對標國際標準實施臨床試驗服務能力提升行動。(責任單位: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財政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9.支援優質創新品種轉化落地。對創新公園內企業研發或引進的創新藥械全部實施重點項目制管理,開展全流程服務,提供前置輔導,加快産品註冊進程。支援重大創新藥械和高端仿製藥在創新公園內産業化,對年銷售額達到一定規模的品種擇優給予資金支援。(責任單位: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藥監局)

  10.強化對産業項目支援。用足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和本市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等相關資金政策,對創新公園內中試平臺、標準廠房以及創新藥械産業化項目,可在現有政策基礎上適當提高支援額度,加快形成集群效應。(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11.加強投資孵化支援。支援在創新公園內建成2—3家標桿孵化器,給予原則上不超過3年、總金額不超過2000萬元資金支援。支援創新公園引入全球領先的園區運營管理團隊,並通過事前補助方式給予一定額度的運營經費補貼。對在創新公園內轉化落地的優質項目,可納入市級政府投資基金項目庫予以支援。鼓勵企業風險投資(CVC),支援創新公園內的企業通過並購重組做大做強,並購貸款佔並購交易價款的比例可提升至80%。(責任單位: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北京國管)

  12.支援外資創新主體引入。建立創新公園引進外資研發中心“綠色通道”,即報即辦,提供全流程服務和整合政策支援。引導北京市醫藥健康産業投資基金加大對相關項目支援力度。(責任單位: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

  13.探索關鍵環節先行先試。推動本市醫藥健康領域相關改革措施在創新公園整合落地。(責任單位: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衛生健康委、市藥監局、市醫保局)

  14.構建國際化高水準開放生態。支援在創新公園舉辦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世界傳統醫藥大會、國際生物醫藥産業創新北京論壇等品牌化國際交流活動,圍繞産業前沿領域謀劃舉辦一批高級別會議,營造良好的國際交流氛圍。為創新公園內的企業、機構和人才提供必要的國際學術網路便利化服務。(責任單位: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市發展改革委、市衛生健康委、市委網信辦)

  (五)打造高水準人才高地

  15.推進産教融合基地建設。編制醫工融合區産教融合基地配套政策方案,明確多元合作激勵機制和考核評估體系,建立創新公園內資源共用長效機制,提供就業創業扶持,對産教融合基地條件平臺建設以及醫工融合研究給予支援。(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教委、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財政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16.強化人才引進支援。為外籍人才開通簽證辦理、工作許可快速通道,支援歸國留學生在創新公園創業創新,並提供創業輔導、科研支援等服務。(責任單位:市人才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公安局、市委網信辦、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北京海外學人中心)

  17.加強高品質住房保障。為創新公園內符合條件的企業專家和員工提供租賃型人才住房配租等服務,建設一批高品質國際人才公寓。統籌利用相關軌道交通線路沿途空間,加大對創新公園住房保障力度。(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人才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大興區政府)

  (六)建設高品質綜合配套

  18.加大對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項目支援力度。對符合要求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項目,加大市政府固定資産投資力度,並結合創新公園落地項目需求,合理安排開發建設時序。(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19.加快提升配套設施。引入公立中小學、國際學校等優質教育資源。用足用好混合用地等規劃領域先行先試政策,在産業空間內配套建設高品質商業設施,支援引入高端酒店。支援創新公園建設高品質、開放共用的文化體育設施。(責任單位: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市發展改革委、市人才局、市教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委)

  20.加快區域軌道交通規劃建設。堅持“以站定線”“站城融合”,深化研究軌道交通線路方案。加強與大興生物醫藥基地、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北京南站等區域的快速軌道交通聯繫。加強站點周邊商業、辦公、住房等建設指標歸集,科學合理分配比例,打造軌道微中心。(責任單位: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交通委、市重大項目辦、市發展改革委、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21.增強區域交通承載能力。提升飲鹿池橋節點能力,加強與五環路等高快速路交通轉換聯繫。改造提升黃亦路、西三路等主次幹路,優化區域道路交通網路。推動區域生態廊道建設,縫合創新公園東西兩側城市空間,提升區域生態環境和城市景觀。(責任單位:市交通委、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發展改革委、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22.強化組織實施。強化市級統籌支援,完善工作機制,加強協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要認真履行屬地責任,建立健全專班機制,加強日常協調調度,優質高效推進各項工作任務落實。圍繞重點目標任務,做好政策解讀,積極營造有利於創新公園高品質建設的良好氛圍。(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衛生健康委、市藥監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等)

分享:
相關政策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