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策解讀

解讀:《關於加強北京市高水準國際科技期刊建設的若干措施》

日期:2024-09-14 16:51    來源: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

分享:
列印
字號:        

  《關於加強北京市高水準國際科技期刊建設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已正式印發。現將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出臺背景

  國際科技期刊是開展國際學術研究交流的重要展示平臺,是促進理論創新和科技進步的重要依託力量,也是完善學術生態、構建開放創新科研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進一步發揮本市教育、科技、人才資源優勢,提升本市國際科技期刊的學術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加快培育一批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形成有效支撐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服務國家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的科技期刊發展體系,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人才工作局,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北京市財政局,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共同研究制定《若干措施》。

  二、工作思路

  《若干措施》充分考慮期刊發展的迫切需求,充分銜接國家政策,統籌全市有關單位的政策資源,從創刊、強刊、用刊三個維度支撐期刊全鏈條、全周期發展。

  一是突出重點領域,瞄準本市優勢學科與關鍵産業領域佈局期刊。二是強調主動培育,主動發現挖掘新刊,分類培養不同發展階段的期刊。三是堅持需求導向,優化評價體系與平臺建設等支援舉措,強化成果發表與人才培養等服務保障。

  三、主要內容

  《若干措施》的支援對象為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學會協會,以及具有綜合辦刊能力的單位等創新主體,支援內容主要包括7條支援措施和3條保障措施,具體如下:

  一是支援期刊集群建設和重點新刊發展。共3條政策,包括推動有基礎的期刊單位構建期刊集群,探索集約化、平臺化、市場化運營模式,打造期刊集群品牌,建設國際一流的科技文獻數據庫;支援在京單位,圍繞重點學科領域加大期刊佈局,在擴大本市國際科技期刊規模的同時,積極搶佔前沿領域的話語權;支援具有前期基礎和良好發展前景的重點期刊快速成長,持續強化編審能力、發行能力和設計能力,探索開放獲取出版模式,衝擊世界頂級期刊。

  二是不斷完善服務體系與評價體系建設。共2條政策,包括鼓勵社會力量以贊助學術會議、設立獎項,提供數字化産品、諮詢服務等方式參與期刊建設,逐步構建期刊發展配套服務體系;研究“以我為主、兼收並蓄”的國際科技期刊評價體系建設,對期刊發展開展趨勢跟蹤。

  三是用好期刊學術發佈平臺。共2條政策,包括通過科技評估等相關政策聯動,引導本土優秀科研成果在本市科技期刊發表;鼓勵期刊大力吸引國際優質稿源,為重點國際科技期刊搭建宣傳平臺。

  四是為期刊高品質發展提供保障。共3條政策,包括積極推動期刊人才隊伍建設,打造梯度合理的期刊人才隊伍;鼓勵期刊舉辦交流活動提升行業影響力,強化本市重點期刊建設氛圍;加強科技期刊作風學風建設,構建良好學術環境。

  四、政策亮點

  進一步突出對關鍵領域的支援。《若干措施》強化增量導向,支援圍繞新興交叉和戰略前沿領域、國內期刊空白學科領域、國際大科學計劃等創辦新刊,支援具有前期基礎和良好發展前景的重點期刊快速成長,支撐期刊數量與品質雙躍升。

  進一步解決兩頭在外的問題。《若干措施》打造期刊發展服務體系,鼓勵社會力量、專業機構攜手“造船出海”,引導重大科研成果率先在本市國際科技期刊上發表,探索納入國家及本市評估體系。

  進一步加強期刊專業隊伍建設。《若干措施》鼓勵通過聘請國際人才、聯合培養、兼職編審等方式壯大期刊人才隊伍,支援期刊行業優秀人才納入市級人才計劃和項目。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