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策解讀

解讀:《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非共識創新項目管理暫行辦法》

日期:2024-09-24 17:29    來源: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

分享:
列印
字號:        

  2024年9月24日,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印發《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非共識創新項目管理暫行辦法》(京科發〔2024〕17號,以下簡稱《非共識項目辦法》),現就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出臺背景

  2024年7月18日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建立專家實名推薦的非共識項目篩選機制”,體現了對原始創新、顛覆性創新的重視。《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條例》中指出要探索專家推薦制、首席科學家負責制、定向委託制等項目遴選方式,提升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效能。為加快原始創新産出,加強顛覆性技術供給,促進跨學科交叉融合研究,服務國家戰略和北京發展,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研究制定了《非共識項目辦法》。

  二、主要內容

  《非共識項目辦法》共6章31條。

  (一)總則

  主要包括起草目的和依據、非共識項目的特點和意義、原則和目標等。

  (二)組織管理

  包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職責、基金辦職責、依託單位職責、項目負責人職責等。

  (三)項目推薦

  包括資助領域、項目條件、申請條件、雙負責人制、推薦人條件、推薦人要求等。

  (四)項目立項

  包括審查制度、初步審查、不予受理複審、會議推薦專家遴選、會議推薦安排、會議推薦程式、資助標準、滾動支援、公告與資助決定、不予資助複審等。

  (五)實施與監督管理

  包括實施管理、保密、科研誠信、推薦人、會議推薦專家的違規處罰、寬容失敗等。

  (六)附則

  包括未盡事宜參照執行、解釋權、實施日期等。

  三、政策特點

  (一)突出原始創新引領

  按照原創引領、實名推薦、寬容失敗、擇優滾動的原則,支援以重大原始創新和顛覆性創新為核心的非共識項目,提出資助具有培育顛覆性技術潛力、具有變革性潛力、研究方法或技術路線與現行範式不同、尚未有國際先例或類似研究等4類原創研究。

  (二)探索專家實名推薦

  依託具有國際影響力和前瞻性眼光的領域高水準專家發揮個人影響力,負責任地實名推薦項目,建立專家推薦激勵機制,探索科學有效的監管、評價和全過程責任制度;建立不問出處、不設門檻、不唯過往業績等打破常規的評價導向,設置充分討論環節降低非共識風險,激勵專家發揮獨到眼光資助創新性強、風險性高的前期研究。

  (三)採用分層分類資助方式

  非共識項目分為一般非共識項目和交叉融合非共識項目。按照實名推薦、重點突破、培育起步、分層分類的原則,充分發揮會議推薦專家的主觀能動性,依據專家實名推薦情況分層分類給予支援,資助“重點項目”和“培育項目”,實施周期為1-3年。

  (四)實行交叉融合雙負責人制

  設置交叉融合非共識項目,探索雙負責人制,鼓勵圍繞若干學科交叉融合領域開展問題驅動型原創研究,引導聚焦重大原創性突破研究過程急需解決的關鍵問題。優先支援臨床醫生和基礎研究領域科研人員開展實質性優勢互補合作研究,鼓勵從臨床診療實踐凝練關鍵科學問題,為提升臨床診療水準提供技術、方法或策略的科學支撐。

  (五)建立長周期穩定支援機制

  非共識項目往往難度大、周期長、風險高,長期穩定的經費支援至關重要。對於結題優秀的非共識項目繼續給予滾動支援,對於提前取得較大進展的非共識項目,可提前給予滾動支援。

  (六)探索鼓勵探索、寬容失敗的評價機制

  鼓勵大膽探索、允許試錯、寬容失敗,探索基礎研究路徑不明確、方法不清楚、失敗率較高領域的容錯評價機制,使基礎研究人才放下包袱,對於確因研究探索性強無法實現預期目標的非共識項目,若科研人員已履行勤勉盡責義務且無違法違規行為,相關責任主體可予以免責。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