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策解讀

北京打造國內領先機器人産業集群 到2025年萬人機器人擁有量世界領先

日期:2023-07-15 08:47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列印
字號:        

  導絲操控、球囊傳遞、支架送入……讓人難以想像的是,這一系列高難度動作竟是由北京研發的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來完成。

  北京正打造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機器人産業集群。近日發佈的《北京市機器人産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披露,到2025年,本市機器人産業創新能力將大幅提升,培育100種高技術高附加值機器人産品、100種具有全國推廣價值的應用場景,萬人機器人擁有量達到世界領先水準。

  建設人形機器人産業創新中心

  兩年前,安貞醫院完成中國國産手術機器人首臺PCI(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手術,成功完成臨床冠脈支架植入和球囊擴張。這款機器人誕生在亦莊。

  “它相當於為介入醫生打造了更精準的‘手’和更智慧的‘外腦’。”研發企業唯邁醫療相關負責人説,有了它,醫生無需再穿着10公斤左右的鉛衣在X射線環境下做手術,控制精度和標準化也進一步提升,能減少手術並發癥。

  最近幾年,這樣的機器人産品加速涌現。方案提出,本市將着眼世界前沿技術和未來戰略需求,加緊佈局人形機器人,帶動醫療健康、協作、特種、物流四類優勢機器人産品躍升發展,實施百項機器人新品工程,打造智慧驅動、産研一體、開放領先的創新産品體系。

  據悉,本市將對標國際領先的人形機器人産品,支援企業和高校院所開展人形機器人整機産品、關鍵零部件攻關和工程化,加快建設北京市人形機器人産業創新中心;同時,發揮本市機器人産業基礎優勢,提升四類優勢機器人技術水準和市場競爭力。

  百種應用場景示範工程將實施

  機器人也將走進千行百業和百姓的生活。方案提出,面向醫療、製造、建築、商貿物流、養老、應急、農業等領域重點需求,實施百種應用場景示範工程,開展一批“機器人+”應用示範。

  其中,面向智慧醫院、健康社區等建設需求,拓展影像全自動診療、遠端手術治療、醫療物資配送等應用場景,帶動手術機器人等創新産品的示範應用;圍繞北京城市副中心等重大工程建設,面向智慧工地、智慧城市等應用需求,拓展外墻或室內噴塗等應用場景,帶動建築機器人等創新産品的應用推廣;商貿物流領域,也將帶動移動操作、物流機器人等創新産品的示範應用;養老領域,帶動養老康復機器人等創新産品的應用推廣。

  本市將面向醫療健康、智慧養老、安全應急等場景需求,支援用戶聯合企業建設“機器人+”應用體驗中心,打造機器人創新應用“樣板間”,擴大産品消費和應用。

  南北集聚發展優化産業佈局

  針對産業空間佈局,方案提出加快打造機器人産研結合示範區、産用結合集聚區,全面提升機器人産業對內吸引集聚和對外輻射帶動的作用。

  其中,北部是機器人産研結合示範區。海淀區以機器人原創和前沿技術創新為導向,打造國際領先的企業孵化和創新創業生態;昌平區以承接中關村機器人創新成果轉化為導向,引入機器人科技型中小企業和獨角獸企業,優化機器人創新成果轉移轉化生態。

  南部是機器人産用結合集聚區。支援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以機器人全産業鏈佈局為導向,引入國際一流的機器人優質企業,重點承載全市重大産業化項目,打造機器人産業綜合集聚區;發揮特色産業集聚優勢,支援豐臺等區聚焦特種機器人等領域,建設細分行業機器人産用結合特色園區。

  放眼京津冀,機器人産業也將協同發展。根據方案,本市將支援機器人頭部企業發揮産業鏈優勢,引導上下游配套企業在津冀佈局;鼓勵總部在京、生産在津冀地區的企業通過打造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建設“母子工廠”等方式,實現生産資源對接、生産過程協同。

  方案敲定的目標顯示:到2025年,本市機器人産業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培育100種高技術高附加值機器人産品、100種具有全國推廣價值的應用場景,萬人機器人擁有量達到世界領先水準,形成創新要素集聚、創新創業活躍的發展生態。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