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策解讀

解讀 問答 流程《北京市職稱評審服務機構和職稱評審專家管理暫行辦法》

日期:2023-06-14 00:00    來源: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分享:
列印
字號:        

  一、政策依據及背景是什麼?

  2016年深化職稱制度改革以來,我市貫徹落實中央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精神,出臺《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京辦發〔2018〕4號),立足發揮人才評價“指揮棒”作用,完成了教育、衛生、工程、經濟等25個系列制度改革文件。以“服務發展”為根本,調整優化職稱專業佈局,聚焦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等需要,增設了人工智慧、技術經紀、創意設計等新職稱專業,並量身定制評價標準。以“提升效能”為手段,大力推行電子職稱證書,上線2003年以來電子職稱證書37萬本,實現職稱申報、審核、繳費、評審、查詢、取證等全程網辦,取得較好成效。2022年11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職稱評審工作的通知》從“立”“破”“評”“服”四個方面對職稱工作提出了進一步改革要求。

  二、出臺的目的及創新特點的是什麼?

  為落實《關於進一步做好職稱評審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結合中央、市委市政府關於人才評價創新改革要求,結合新時代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發展現實需要,全面梳理職稱改革工作存在的難點痛點問題,營造有利於人才成長和發揮作用的評價制度環境。健全職稱評審管理制度,規範職稱評審程式,加強職稱評審專家隊伍建設,推動職稱評審服務機構有序開展工作,保證職稱評審品質。

  三、《北京市職稱評審服務機構和職稱評審專家管理暫行辦法》主要內容及執行標準有哪些?

  《北京市職稱評審服務機構和職稱評審專家管理暫行辦法》分6章三十四條,對職稱評審機構的備案和職責,專家的遴選和管理,評審工作要求,評審工作全流程的監督考核等方面進行了加強和改進。其核心是根據新時代人才評價要求,健全職稱評審管理制度,改進評審機構服務,加強專家隊伍建設,保證職稱評審品質。

  四、對評審專家入庫有哪些方式?

  專家入庫主要採取組織推薦、邀請入庫的方式:組織推薦。專家入庫採取組織推薦的方式在北京地區徵集。其中,市屬部、委、辦、局、總公司、高等院校、人民團體新申請專家,按管理許可權由行業主管部門推薦;區屬機關企事業單位、中央在京單位、非公經濟組織新申請專家,由所在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推薦。邀請入庫。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可根據工作需要,主動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科學技術獎和北京市科學技術獎獲獎人等高層次人才,以及職稱評審工作急需緊缺的專家入庫。

  五、評審專家入庫的條件及涉及範圍有哪些?

  申請入庫專家應具備以下條件:一是遵守憲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二是具有較高的業務素質,在評審活動中能夠以客觀公正、廉潔自律、遵紀守法為行為準則;三是在評審的職稱系列(專業)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力,能夠代表本領域的技術發展水準,具備較強的評審能力;四是一般應具有副高級職稱3年及以上或正高級職稱,其中申請正高級職稱評審專家需具有正高級職稱3年及以上,對於急需緊缺專業評審專家可根據實際情況設置相應條件;五是身體健康,具備時間和精力條件完成評審等工作,年齡一般不超過法定退休年齡;六是本人願意以獨立身份從事和參加本市職稱評審工作,自覺接受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以及評審機構的監督管理;七是評委會要求的其他條件。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對入庫專家實行聘期管理,聘期考核合格自動續聘,每屆聘期3年,原則上不超過3屆。入庫專家個人資訊發生變化時,應及時登錄系統更新。專家所在單位和評審機構負責對專家更新的資訊進行核對。

  六、評審機構應履行哪些職責?

  一是制定內部管理制度,明確責任分工和工作流程;二是研究制定當年職稱評審實施方案,在評審範圍內公佈相應系列(專業)、級別職稱評審申報條件、工作程式、評審方式、聯繫電話、受理時間和材料要求等事項;三是提供政策諮詢服務,做好職稱申報服務;四是對確認參加評審的專家進行評前培訓;五是組織開展職稱評審工作;六是採取錄音錄影等形式全程記錄評審工作,確保評審全程可查可追溯;七是接受申報人復查申請或舉證投訴,受理相關“接訴即辦”工作。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對符合條件的評審機構、評委會按照管理許可權進行備案,明確評委會名稱、評審資格名稱、評審專業範圍及專家成員名單。備案有效期不超過3年,屆滿或出現重大變化應重新核準備案。

  七、評審工作紀律有什麼要求及注意事項?

  職稱評審工作中,專家與評審機構工作人員應遵守以下工作紀律:一是遵守有關廉潔自律規定,不得私下接觸申報人或收受可能影響評審客觀公正的財物、禮品;二是遵守保密規定,不得向外洩露評審內容,不得從事或參與影響職稱評審客觀公正的活動;三是遵守公正、公平原則,不得影響和干預評審結果。其中,專家不得有明顯傾向或歧視的現象,不得談論與評審無關的話題,不得壓制不同學術觀點和其他專家意見;四是其他應遵守的事項。

  八、新舊政策差異

  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對專家、評審機構的服務管理工作。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會同行業主管部門、評審服務機構、用人單位建立本市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庫,加大從非公經濟、新型研發機構等推薦遴選職稱評審專家的力度,為全市職稱評審專家庫提供有力支撐。加強對入庫專家的服務管理,加大對評審專家履職盡責的考核力度,通過技術手段,進一步完善專家抽取和盲評管理,增加專家評審品質監管,作為對專家考核的參考內容。服務是人才工作的本質,本市建立包括服務平臺、評審機構、資訊系統在內的職稱評價公共服務體系,科學合理設置評價條件和程式,切實增強服務能力和水準,更好地為人才提供服務。《北京市職稱評審專家管理暫行辦法》(京人社專技發〔2013〕33號)同時廢止。

  九、專有名詞解釋

  職稱:是專業技術人才學術技術水準和專業能力的主要標誌。

  職稱評審:是按照評審標準和程式,對專業技術人才品德、能力、業績的評議和認定。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